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方法探讨
范文

    亓国锋

    [摘 要] 中医药职业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职业教育现状,认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缺乏中医精神,存在中医理念不强、中医思维不牢、中医氛围不浓、教师队伍中医素养不深等问题,需要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全方位弘扬中医药文化着手,加强内涵建设。探讨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方法。

    [关 键 词] 中医药文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72-02

    一、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现状及要求

    中医药是打开中華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职业教育在中华文明传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担负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责任。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全面推进,越来越好,但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却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源人文素养不高,自2012年至2017年,我院中药和护理(中医方向)专业共招生4208人。300分以上仅占8.7%。未参加高考的单独招生占45%;二是教师中医素养整体较弱,我院21名从事中医药教学的教师,35岁以下有12人。大多是毕业后就从教,在临床或企业工作(培训)时间较少,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医认识不全面、缺乏中医自信;三是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相对于理论课,实践课较为繁琐,对硬件要求高,开课率不到25%,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四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对中医药文化影响重视不够,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浓,环境育人效果不明显;五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致使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学生毕业后,一些中医药理念尚不完善,中医思维尚未形成,常用实用基本操作仍不能达到要求,导致用人单位“用不上,留不住”,需要“二次”培养。对2015届中药专业30名毕业生调查发现,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者仅17人,不足60%,从事中药直接相关工作者不足30%,专业忠诚度非常低。以上问题说明中医药职业教育中必须加强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重点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学生职业情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职业要求和社会期待。

    国家领导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因此,中医药职业教育必须注重走自己的、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重点的内涵建设之路,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

    二、中医药文化在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方法

    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1],中医药文化无疑是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祝士明等认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前提条件,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保障,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终极目标[2]。这五个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提醒未来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必须以加强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文化认同为根本。

    (一)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诚仁和等中医药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文明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药文化既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总有一些诋毁中医的声音,干扰中医药发展。降低了社会对院校发展中医药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包括中医药教育者的不自信,造成中医药人“腰杆挺不直”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中医及其实用技术不能像西医一样创造更多经济利益、形成社会影响,也与卫生主管部门中医理念缺失、中医思维不强、不能按中医现实和发展规律规范管理中医药行业有关。但人们仍然期望中医发挥更大作用,这非但没有减少,还正在日益增强。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及一系列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出台,中医药事业发展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所以,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直接责任人之一的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必须坚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自信,必须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必须坚持中医理念、中医思维,做一个“铁杆中医粉”,坚决维护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宣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

    (二)中医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必须根植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中

    文化对人的观念影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几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积淀,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在中医药职业教育中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我院自2014年在中药专业建设和实际教学中融入了一些有效做法,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增强人文素养、培养中医药意识、培植中医药理念、激发中医药情感、提升学业水平。

    1.用与中医药有关成语引发中医意识

    很多中医知识已形成词语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寻找问题根源说“把脉”,某个事物一开始就有的缺陷是“先天不足”,不考虑全局只解决局部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模仿复制是“如法炮制”,用非常手段解决问题是“下猛药”、下狠心不惜代价整治是“刮骨疗毒”,随意变更说法是“信口雌黄”等。诸如耳聪目明、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无关痛痒、闭目养神、神清气爽、沁人心脾、华佗在世、火候、拿捏、肝火旺等都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我院相关专业在教学初始就充分将这些素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了解、探索中医药的兴趣,唤起与中医药文化的共鸣,构建起学生的中医药意识,效果良好。

    2.用中医药故事和文学作品培植中医兴趣

    故事能生动展示中医药魅力,文学作品能加深情感认同。古代著名医家治病救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多,如《史记》里的《扁鹊传》《华佗传》几乎家喻户晓,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典范。每一味中药几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如何首乌治白发、枸杞子返老还童、三七疗伤等,这些故事非常形象,也很打动人。另外,药名家书、诗句、对联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比比皆是,这些都可以上得课堂、入得头脑。说好中医药故事,讲好中医文学成果,应当成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3.用中医经典篇目激发升华中医情感

    中医经典篇目中,如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序》、张炯的《神农本草经序言》、张仲景的《伤寒论序》、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王世贞的《本草纲目原序》、李中梓的《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黄帝内经》中的《陰阳应象大论》和《四气调神大伦》等,既是医道精华,也是文学精品,既能让学生感受中医药的源远流长,又能让学生领略中医的实践精神和为医的精诚仁和。这些篇目的学习已在我院2014级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开展了实验性实施,结果证明能有效升华学生对中医药的情感,具备向相关专业推广的价值和条件。

    4.用人文环境维护中医药自豪

    “软文化”的作用毋庸置疑,“硬文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既要张扬个性,也要融入传统。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对感受中医文化必不可少。我院中药专业从教室到实训室,无论室内还是廊道,处处装饰有古朴典雅的中式花格,摆放着以明清风格为主的桌椅器物,挂着历代名医画像、中医警句格言。置身其中,使人自然而然生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认同,对于激发和维护学生作为中医药人的自豪效果良好。

    三、结语

    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高职院校提高综合实力的途径[3]。我院的小范围实践表明,只有坚定中医药自信,矢志不移地多角度、全方位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职业教育工作者才能将自身发展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来;只有充分传承与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职业教育才能完成好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沈剑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J].教育与职业,2008(6):5-7.

    [2]祝士明,吴文婕.五个对接: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27):10-13.

    [3]尹志鹏.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57-1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