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范文

    冯艳阳

    [摘 要] 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但目前在双创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加以总结梳理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在提高双创教育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相关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26-02

    一、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兴起,创新和创业作为热点词汇出现在大众视野。逐渐地,全社会形成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响应,尤其是各级各类高校,都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生力军,是承担国家建设任务的主要载体,具备创造力,年青敢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因此,国家和政府相当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希望他们年轻一代能够承担起国家崛起的重任,广大高校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加快开展双创教育的步伐,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

    然而,相较于国外,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已有成绩,但仍有欠缺,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完善。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立足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复合型、创新型技术、艺体和经营管理类人才。因此,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路径。

    以江苏南京部分高校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开展的工作有: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系统全面地负责双创工作;创设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对学生的双创项目加以细化培育;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学生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比赛,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和提升;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政策制度的解读,减轻创业学生压力。经过不断努力,高职院校的双创工作已取得诸多成绩: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在学生中间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创业表露兴趣,由团中央、江苏省教育厅等组织发起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参赛率逐步提高,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在校和毕业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多,创业项目日趋多元化,运行良好。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先后培养了2名全国大学生创业明星和1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之星,以及1名省级女大学生创业明星,同时,在近三年的省级以上创业竞赛中,累计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和鼓励奖6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虽小有成绩,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存在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片面追求比赛竞赛,双创教育不够系统全面,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当然,这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双创教育这条道路上,高职院校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特色

    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规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源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在双创教育工作上,高职院校同样与本科院校不可同日而语。但依托于自身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方面也逐渐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有的放矢,开创双创教育新模式

    在双创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不断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模式。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创“2+1”创业教育新模式,即,学生在原院系专业学习两年之后,再转入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深化学习,用一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项目的锻炼,具备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学习。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成立“180众创空间”,即专职从事大学生创业者服务、创业项目孵化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和管理,同时提供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办公区域600m2,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8名,全力保障众创空间建设运营。

    (二)工学结合,激发学生创业灵感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相较于本科院校的理论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方面有所欠缺,但依托其“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学生在校期间均安排规定学时的企业“顶岗实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观察学习和总结,一方面使得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关于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在实践锻炼中激发灵感,为创业之路做好铺垫。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先后有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开办养老服务机构,致力于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运转良好;动画影视制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协助老师进行视频制作,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影视文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成立了致力于搭建企业、学生之间桥梁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等。由此,重实践重技能的教育特色弥补了理论知识缺乏的短板,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相关能力素质,帮助取得创业的成功。

    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在双创工作方面探索了数十年,取得了诸多进步,获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来说,创业绩效不明显,双创教育面临挑战,学生兴趣不足,信心不够,无法形成“人人都爱创新,人人都想创业”的良好局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双创教育课程方面,许多学校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零散的课程,部分学校开设SYB培训课程,部分学校寄托于为数不多的创业讲座来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收效甚微。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主题培训、名家讲堂、项目实践等形式,更關键的是专业的课程教学。双创教育的培养对象也不只是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应该覆盖全体学生。因此,应该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进行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掌握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使得“创新”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即使学生最终选择创业的人数不多,这样的双创教育也是成功的。

    (二)师资力量不完备

    相较于国外,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高校在师资配备上仍存在很大不足。调查发现,目前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集中为学校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学工辅导员老师,另有部分高校外聘企业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双创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课程教学,尤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老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企业人员在理论指导上高度不够,因此需要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对专职老师加强企业实践的培训,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方面的专家,给企业外聘人员提供合适的课程教材,理论指导实践,双管齐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三)结果衡量不全面

    何为衡量双创教育实施效果的科学标准?每年新增创业学生人数?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获奖情况?还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素质的提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唯成绩论”,将双创教育结果衡量标准定义为“成绩”的大小、多少,如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多少,每年新增学生创业项目多少,并将此转为双创教师的工作压力。诚然,上述两条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双创教育的质量与成果,毕竟用数字来说话更有说服力。但是,仍有很多內容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比如,学生创新素质是否有提高,双创教育课程效果怎样,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管理是否顺畅,学生对创业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等等,为了“成绩”好看,很多高校抓住个别学生的典型项目投入精力打造,报送参加各类比赛,虽然“精”,却不够“实”,导致个别学生创业事迹很出众,大部分学生对创业不甚了解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对学校双创教育的结果衡量制订更全面科学的标准,从根本上促进学校双创教育的质量提升。

    (四)政策制度不健全

    创业是充满艰辛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校生创业难免会将个人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项目运作或者比赛准备上,这就与正常的课程教学安排冲突,导致他们无法上满规定的学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制订一个学分抵换的政策制度,在学生确实参与创业或相关比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便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运作创业项目并没有特殊加分或者进行学分抵换,参加比赛获奖的可以“部分时间段”免修不免考,成绩稍微有照顾,但也没有官方出台的政策文件,基本上是学生与各部门协调申请,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休学创业。所以,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院系、教务处等部门,均需科学筹划,制订合理有效的政策制度,为创业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创业意愿,提高创业项目质量。

    (五)项目管理不科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筛选审核后入园培育孵化。这对学生来说是不断学习积累和进步的好机会。但调查发现,一些项目在进驻创业孵化园后,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很多项目形同虚设,一些店铺运行一段时间后已经关门,景象萧条。因此,学校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应该制订严格进出及考核制度,对各项目的运作定期检查审核,对项目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对运作不良的项目予以清退,及时吸纳优秀的新的项目入园,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创业孵化园的良好运转和项目的有效孵化。

    五、总结展望

    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工作上存在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整体来看,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双创教育面临着困难与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要多出台惠及学生创业的政策文件,在宏观上营造有利于学生创业的大好环境;学校要做好双创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并对学生的创业项目给予帮助指导;学生要珍惜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增强自信心,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芦丹丹.“2+1”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商贸人才,2018(3):191-192.

    [2]王又花,周发明,吴力佳.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6-108.

    [3]雍莉莉,宋恒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78-80.

    [4]张燕堂,张颖,杜伟.创新创业高等人才培养的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76-7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