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
范文 | 杨婷婷 [摘 ? ? ? ? ?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充分应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顺应时代的要求下也迎来新的变革。详细分析互联网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实施建议,以期帮助高校教育者更好地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关 ? ?键 ? 词] ?“互联网+” ;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68-02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这个行业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此后,“互联网+”跳出了行业范畴,产生了诸如“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兴产物。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下,高职院校也将“互联网+”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课程改革中。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将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是每个高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特点 2018年,第一批“00后”步入大学校园。这部分群体生活在物质非常发达的时代,从小就熟练各种移动互联网工具,相比较“90后”,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想法更加天马行空,见闻也更加广阔,在对待学习和接触新事物方面,也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多才多艺。 但是,经过严格的高考后,不少学生因成绩不理想未能踏进高等学府,而是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心理上的落差造成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较,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表现出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自我独立意识强,但文化素养偏低、政治思想不成熟、社会责任感缺乏。 高职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喜欢并渴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体验或娱乐方式,而不是在图书馆里饱览群书。“00后”的这些特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丰富学管素材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拓展到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辅导员以“管理者”的角色存在于学生之中,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必须以“教育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不但承担着“教人”的任务,还同样得担当起“育人”的责任。所以,在各研究领域信息齐聚网络的今天,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寻找各类教学和德育素材,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管理。 (二)拓宽教育手段 在信息完全开放的今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間都打破了传统式的面对面交流,倾向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贴吧等方式发布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也可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升工作效率 现在的学生管理中,一线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涉及诸如贫困生判定、奖学金评定、学生活动组织、班团建设等事务性工作。若采取传统的工作方式,如召开班会、走访寝室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集体活动时间来收集信息或发布通知,会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容易造成辅导员职业倦怠。在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各种办公软件云集,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在线表格等多种形式适时收集学生信息,并及时完成信息的传输,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增强团队协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的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将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的即时性和多样性可以拉近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给班级建设提供一个相对开放及包容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来增进友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便捷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助力班团建设,使班级凝聚力也随之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教师和学生都倾爱并依赖这种方式,但是这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安全意识的树立 当今,高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判断力,一些学生对物质利诱等方式毫无抵抗力,对国家和自身安全缺乏谨慎的态度,还停留在“国家安全事不关己”的传统观念上。虽然高校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也进行了各种安全教育,但不良思想仍然会借助网络影响学生安全意识的树立。 (二)正确“三观”的引导 网络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不良的网络行为,如网络暴力、错误思潮、庸俗信息等,极易影响当代高职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有些学生缺乏信息的筛选、分析和鉴别能力,出现模仿或效仿的行为,并且逐渐迷失自我,误入歧途,甚至坠入犯罪深渊。虽然,辅导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但仍然抵挡不住不良网络信息所产生的负面冲击与误导。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 各种聊天平台不断问世,造成学生之间“网上唾沫横飞,相见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很多学生愿意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在面对同学或老师时却总是处于一种“不知说什么”的状态,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威胁。虽然高校时常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希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往往收效甚微。 (四)学习时间的割裂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虽然海量的知识存在于浩瀚的网络世界中,但是学生缺乏系统和专业学习的能力,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碎片化的知识并不能给学生学习带来质的飞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如,在进行教学内容讲解时(国防知识、时事政治、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学生往往喜欢在网上进行简单的查询、粗略的浏览等,而不注重于仔细倾听教师对细节的分析与教育,从而形成半知半解的状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神,总是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浏览网页或朋友圈,造成用于学习的时间常常被互联网所割裂。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一)线上线下齐抓思想政治教育 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微信分享、微博发文、个人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平台转发时事政治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党政方针,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腐蚀。 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过程始终,从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活动的举办,到查访寝室都应适时向学生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 (二)角色转换冲破“传教式教育” 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学生管理者应冲破传统的“传教式教育”,借助互联网,采用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变师生关系为“网友关系”。在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继而通过举例和思想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贯穿学生活动过程 学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针对学生目前“见面无言以对,唯有手机玩”的状况,管理者可以将手机融入学生活动中。例如,在班级中开展网络大讨论、网络课堂、网络告白墙等活动,既打造了集体文化,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對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科学设计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在进行主题班会时,既然无法改变让所有学生都能放下手机的状态,那就可以尝试让智能手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达到知识传输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辅导员在进行国防知识讲解时,可以利用传统的PPT图片展示功能,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在学生群里分享关于国防的视屏,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形成更加形象的认识。另外,众多现代化教学APP平台已将教学推入成熟发展的阶段,如智慧树网、云课堂、雨课堂、智慧职教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的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学生管理者可以借助这些网络工具将我们的主题班会打造得更有意义感和吸引力。 五、结语 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文化和价值多元发展的今天,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利用互联网、创新工作理念,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真正践行“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朱志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01. [2]石建国,张华岭.“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10-111. [3]刘钦锋.“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12-114. [4]陈心远.“互联网+”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96-98.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