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 |
范文 | 刘波 【摘 要】 目的:比较采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98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5.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8%,(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疗效 医学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现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为75%-95%,心率失常可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灌注进一步降低,继而使患者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我院对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为我国医学临床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把9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8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9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岁。两组患者均被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生产单位: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20ml:0.4g)治疗。静脉注射50mg利多卡因注射液,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一次,最大用量为150mg,然后以每分钟1-3mg的速度静脉滴注,持续24小时,治疗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生产单位: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2ml:0.15g)治疗,在10分钟内注射150m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然后以每分钟1mg的速度静脉滴注6小时,再以每分钟0.5mg的速度滴注至患者心率稳定24小时后,治疗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 1.3 疗效评定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症状完全消失或转变为窦性心律,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或以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90%,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5.3%,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3%,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多卡因一直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该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疗效显著的优势,但随着医学领域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深入研究,有许多研究者发现,利多卡因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及时或潜在性的至心率失常作用,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高达16%,大部分为具有一定治疗难度的持续性室性心率失常,给我国医学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后,有少数的外国学者在医学临床上开始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认为该种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但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胺碘酮的药效较慢,为了追求治疗效果使用大剂量的胺碘酮,则会产生较大的毒性,患者出现心率失常作用的几率在4%-30%左右。 1991年之后,我国学者提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頭36小时,其心肌处于缺血状态,而此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缺血引起的触发活动有关,在这一时间段内应用利多卡因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率失常的状况。36小时后,由于药物对患者的缺血心肌进行干预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不是因心肌缺血所致,此时应采胺碘酮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对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损伤。经过不断的研究实践,这两种药物的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结果表明,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要好于应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但其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等待着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解决,总而言之,好的治疗方法永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畅君毅.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07,10(04):26-28. [2] 李文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2(07):3297. [3] 蒋达兴,丁继军.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46(16):1963+1980. [4] 刘伏祥.胺碘酮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9(23):3866-3867. [5] 张立志.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29):511-5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