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究
范文

    马剑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

    企业为降低培训成本,更倾向于雇用有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能更容易、更快地进入岗位情境。为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职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用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就更需要企业的参与。

    实施校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另一方面,对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企业的介入带动了学校专业设备的替换与更新,使学校能更有效地把握用人需求,提升学校的市场适应力。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职业院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教学模式也由学校本位向校企合作的模式过渡。但是,在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形势下,仍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障碍。

    第一,在校企合作的实施中,校、企双方的责、权定位表述笼统,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也缺少对企业的规范、约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使很多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难以深层次地推广。

    第二,受企业人、财、物资源的限制,企业难以为计算机专业的实习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企业员工任务繁重,精力和时间有限,很难对实习生进行系统、具体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实习效果,甚至出现思想懈怠、旷工辞职的现象。

    第三,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偏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第四,教材和教师知识的更新远不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课程仍是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1.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创建良性校企合作大环境

    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政府 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加强规范和监督,使其规范化、正规化,引导校企合作进一步良性发展。

    2.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一是建立校企沟通机制。企业把用人信息传递给校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编制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深入宣传企业文化,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巩固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及时了解前沿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传授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开设“订单班”。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传授技能知识,并接受“订单班”的学生顶岗实习。校企有利益共同点,企业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从而“订单班”的学生和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

    三是引厂入校。引厂入校能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在真正的岗位上岗实习,及时了解、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最实用的操作技能,引厂入校能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四是搭建职教集团平台。结合市场需求,依托职业院校,成立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这个平台上,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把校企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内的校企合作。

    3.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按照企业的用人计划和标准,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招生招工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听取专家意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课程资源直接引入学校教学。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定向培养服务,从而形成校企资源共享、完善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4.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校企合作提供服务平台

    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使企业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中,将教研、实训和师资培训融合起来,深化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信息传输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改革和创新。

    (作者单位:衡水技师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