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贯彻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文化引领,大爱于行,实现学院内涵发展 |
范文 | 何宝林 近年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根据人社部的工作要求,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指导下,以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结合学院实际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让学生充满知识和梦想,让老师收获成功和幸福,让校园平安温馨而和谐”的办学理念和“研究学生、教育学生、关心学生、体恤学生、热爱学生”的五项教育观,明确“用世界的标准打造中国工匠”的办学思路,着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夯实学院发展软实力,学院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一、以精神文化引领学院发展,扬起梦想之帆 学校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校长”文化,“一把手”文化。近年来,学院充分总结多年的办学历程和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丰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负重奋进”的“交院精神”,凝练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勇于争先、敢于担当、永不懈怠”的“新交院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师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特色道路”。 在大力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的过程中,学院打造“从提升学生‘精气神到‘高技能的培养模式”“引进国际品牌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学生高端发展成长模式”,践行从“学技谋生”到“工匠精神”的特色育人实践,学院办学效益明显。近五年来,培养13名学生在国家级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近百名学生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奖, 3名学生获得“全国交通运输技工院校百佳学生”称号,百余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三创”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学院获得“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去年有幸获批“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逐渐提高。 二、以产业文化引领系部建设,打造技教特色 技工教育是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跨界教育。因此,学院按照“产业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将产业文化作为系部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的主要参考依据,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长三角产业发展特点,紧贴社会和市场需要,做好“交通”这篇大文章。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零距离”“課程体系与行业需求零距离”为标准,结合学院实际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构建了以汽车类专业为龙头,机械、数控、交通、物流、公路等专业为补充,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成功打造10个省级示范、特色、重点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 根据各系部专业设置和教学工作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免息借款购房等方法加强专业型、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速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名师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青蓝工程”“教学新秀工程”,通过教师岗前培训、专业技能训练、教科研活动,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目前学院建成3个“名师工作室”和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18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名师,专业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达60人,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的比例在90%左右,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学院发展需要。 三、以企业文化深化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用工需要的技能人才,学院按照“企业文化进教室”的要求,重视对合作企业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张贴操作流程和安全标语,模拟企业生产场景,开设名企“冠名班”,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的气息。在课内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模拟企业团队合作模式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下达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比学赶超的精神。构建“学-赛-训”的教学互促体系,通过“选拔与培养融合”“实训与课堂融合”“激励与评价融合”的方式实施“青苗工程”,打造冠军团队,培养学生的“高技能”。 学院近年来与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上海大众汽车、中电科五十五所等5家单位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南京金鹰国汽集团合作共建的国内首家“前店后场”式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获得“全国交通技工教育研究会优秀校企合作项目”称号。此外,主动学习研究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以发达国家的名企文化指引办学方向,开设中德、中韩、中澳国际班,努力以世界的标准培养中国工匠,满足了学生高端发展的需求。 四、以制度文化规范学院管理,优化工作机制 文化引领的基础是制度建设。作为一所拥有上千名教职工、近七千名学生的技工院校,学院连续八年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改革,以制度文化为抓手,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学院现代化管理效益明显。对于党员干部,学院将党规党纪作为的基本行为准则,先后制定了《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八项规定》《科级干部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及部门工作作风的规定》以及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差旅费报销等方面的系列规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一线教职员工,研究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八条禁令”》《工作人员作风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年度考核办法》《教师学年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以先进的工作标准、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坚持“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围绕“以生为本、以爱为源、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以制度文化为抓手推行“行为引导法”,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学生《一日生活规则》《日常行为规范》《操行量化考核办法》以及文明班级、书香教室、温馨宿舍评比办法,从一言一行抓起,全面规范学生的在校生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渐行渐近。 五、以活动文化提高师生素养,营造活跃氛围 作为一所工科类技工院校,学院确立“做素质教育的领跑者”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三风一训”为抓手,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成人仪式、志愿服务、传统文化进校园、光盘行动等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团活动、顶岗实习、生活管理的全过程中,设立多项荣誉激励学生自律自强、追求卓越,学生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学院探索学生发展规律,每年举办技能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搭建师生交流技能和才艺的平台。实施“社团百分百”工程,结合学生喜好开设40余项社团选修课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定期組织慈善义工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奉献中绽放青春,学校风生水起,蒸蒸日上。特别是今年搭建了一个平台,学校尝试举办首届舞蹈大赛,受欢迎程度和水平超出学校的预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取得了巨大成功。 六、以环境文化滋养师生品格,建设精神家园 优良的校园环境,能够对师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学院按照“学校就是学校,课堂也是车间”的建设思路,注重将环境文化建设与办学理念、专业文化、培养目标相结合,将标准色定为沉稳大气的蓝色,每幢建筑均独立命名为“崇德楼”“文渊楼”“启智楼”“汇知楼”等,代表未来大国工匠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和莘莘学子投身于时代、服务于国家的责任感。 打造冠军墙、名师广场、优秀学生广场、廉政广场和办学理念长廊、专业文化长廊、学生风采长廊,建设“育才林”、品牌实训室,形成花开四季、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近千亩校园无裸土,绿化率达45%以上。在这里,文化气息浓郁,书香四溢,处处可见师生们相互交流、探索新知的身影,逐渐形成了“明德唯真,厚技笃行”的浓厚氛围。 七、以工匠文化引领转型发展,提高育人质量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学院近年来不断深化办学实践,认真践行“从学技谋生到工匠精神”的特色育人实践,教育学生以“专心、专注、专业”的态度对待学业,培养学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形成“工匠精神”开学有讲座、平时有宣传、“工匠”上舞台、身边树榜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培养有信仰、讲道德、重技术、敢担当、勇创新的名匠大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努力营造好学、尚技、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人才辈出。为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2013年学院编写出版了《蓝领梦工场——从提升学生“精气神”到“高技能”的育人实践》一书,对技工教育实践进行总结、研究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书籍《匠心独运——践行从“学技谋生”到“工匠精神”的特色教育实践》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期待兄弟院校多提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学院独特的魅力气质,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南京交通技师学院院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