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析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席彩霞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中职电工电子授课当中,是近几年各个中职院校所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故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电工电子授课 ?应用 中职电工电子教师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成功地植入实际教学课堂,进而充实了电工电子内容,拓展了电工电子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中职教学课堂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机械式灌输,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时一无所长,无法与就业形势相匹配。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针对教材知识进行传授,而将学生作为课堂辅助体,教师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得不到有效激发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而逐渐对课程学习以及技能掌握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2.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的实用人才。目前,中职教学课堂过度强调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而中职电工电子学必须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很好地诠释教材理论的内涵,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少,对电工电子原理只限于书本,毕业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掌握电工电子的实际技能。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只是想通过中职教育拿到一纸文凭,至于以后的就业需求,完全没做任何考虑,导致这些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对所学知识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意识,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阻碍了未来的发展道路。4.教学设备缺失,信息化设备落后 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中职教学课堂,不过由于时间跨度过长,使得一些基础的教学设备陈旧。在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被列入采购计划,学校的相关领导对信息设备重视程度不高,投入成本低,致使教学资源严重缺失。因此,信息化资源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无法有机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二、信息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教育改革需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机制的不断深入执行,中职教学课堂也出现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情境课堂、仿真训练、在线课堂等。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也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将信息化资源引入电工电子教学课堂,可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使电工电子教学借助于网络信息化技术实现育人育才的教学目的。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电工电子的3D演示效果,走进神奇的电子世界,探寻电工电子领域的未知元素,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授课中的应用策略 将新型的教学机制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机制,采取适时可行的策略才能使二者有机融合,进而使电工电子授课效果切实得到提高。1.掌握信息技术,灵活予以運用 近年来,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型人才,充实了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队伍。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中职学生仍停留在原有的框架内,不能突破自我,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及就业形势,导致这些学生被社会淘汰。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课堂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掌握信息资源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领,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能够灵活运用。2.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兴趣点 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传授教材知识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采取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实践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引入网络信息资源,使更多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所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的实用价值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证和赞同,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使枯燥的课堂氛围立刻变得活跃起来。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的播放,学生仿佛置身于视频内容与情境当中,与其中的人物、环境融为一体,进而使学生的关注点完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大大减小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使电工电子的知识点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更加稳固的扎根于学生心里。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以往的中职教学课堂过于单调和枯燥,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如果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声像并茂、立体空间、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到机电工程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机电工程中涉及的机械、仪表以视频图像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通过视频中形象、逼真的画面,立刻会掌握机械、仪表的组成结构以及原理。此时,教师可以将画面直接引入到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制造企业当中,正确引导学生,作为一线的机电维修技术人员,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正确操作相关的机械、仪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快速地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 4.加大信息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中职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对一些过时的、陈旧的、淘汰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进行集中处理,更换新型的,符合现代化教学需要的信息化设备。此外,中职学校还应该加大对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化资源数据库,借鉴于同行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于教学,这样才能使信息化资源与中职电工电子授课融为一体。5.借助信息技术,学好中职课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过分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学科知识,比如中职的数学学科,枯燥的数学理论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不过,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好各门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机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可以随着计算机图形的不断变化,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亲自做数学,从实践当中找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当教师讲到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的绘图软件以及几何画板等制图软件,正确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函数图像的绘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6.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备属于教学资源的一个类别,它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应注重将各类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发挥每一项资源的优势,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如果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短缺或者整合不善,就会制约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云存储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数据库,在中职学校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使各级教职员工的综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7.结合信息技术,突出学习重点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功能以及重复演示一些实验现象。针对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示立体图形,進而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定律变成具体的可直观看到的画面、图形,同时还可以搭配相应的音频、视频进行动态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在结合视频影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与实验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演示,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可以立刻掌握知识要点,使教学与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将知识点变得简单。四、小结 信息技术是当前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领航者,它可以引领一个时代的进步。中职电工电子授课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将电工电子学知识和技能顺其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头脑当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文化知识得到有效灌输,基于此,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也必将一片大好。参考文献: [1]陈海军.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速读,2018(12). [2]姚玉婷.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初探[J].速读,2018(10). [3]陆琦冰.中职电子电工与信息技术整合探微[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 [4]魏新红,杨大成.试析信息化技术在机械识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6(9).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