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范文

    吴慧聪

    课 题:本文为天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课题“大学英语服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B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的成果之一。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当下职业教育研究及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2019年2月,职业教育迎来了重磅登场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称《职教20条》)。该文件将职业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个方案不仅为职业教育今后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英语这門基础课程提供了改革的新思路。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分析。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直以GE(General English)也就是通用英语为主,各教学单元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口语对话、基础听力、基础写作、词汇语法相关的学习和练习等,教学目标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为主。同时,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与专业结合的内容都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2.教学形式分析。

    近年来,虽然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展迅猛,但此类建设主要针对核心专业课程。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室及多媒体设备依然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在教学形式方面也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提升。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常用的情景交际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因其与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方面结合较少,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形式方面的创新迫在眉睫。

    3.课程考核方式分析。

    目前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较为主流的课程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闭卷考试”或“平时测验+课堂展示”等。这类考核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逐步淡化期末考试在学生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进而降低不及格的比例。“过程考核”与“平时测验”都偏重于学生日常在课堂上的表现,而“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更是广泛应用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种教学成果反馈形式。在此基础上,如何能够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多样化的改革,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这是“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定位,并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文件还提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这不仅是对专业核心课程提出的要求,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同样应以此为目标。此外,职业教育现代化还提出了要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包括大学英语课程在内的基础课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模式进一步创新,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使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顺应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个主旋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要避免学生产生出“学英语是为了应试”这一传统观念,力争开发出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适用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三、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1.加大ESP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比重。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指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目标明确、专业针对性强,在职场中实用价值较高。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在巩固学生常规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为学生未来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走向职场打好基础。现阶段,一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衔接性,例如在大一的大学英语(或公共英语)学习完成后,在大二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当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均开设了1~2个学期不等的专业英语课程。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前接高中或中职英语课程,后续专业英语课程,适当加大ESP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接触并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用法等,为其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ESP比重的方式包括:(1)扩充专业词汇。即在现有教材词汇的基础上,以课前预习任务、课上项目布置、课后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挑选出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专业词汇。以铁路专业为例,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铁道概论》中出现的中文词汇进行选择,以每2课时补充5~10个词汇为宜。需注意要在平时测验及过程考核中加入对专业词汇学习情况的考核。(2)提供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增加与专业课教师研讨的过程,判断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专业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文章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添加到课程单元设计中,从而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基础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学习难度更高的专业英语做好知识储备。(3)设计与ESP相关的教学项目。当前,项目式教学已成为大多数课程设计的首选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时,可适当设计与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的项目,并提升学生的项目参与度,从而实现全覆盖的教学目标。

    2.加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及信息化程度。

    自2014年起,全国教育系统开始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逐步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针对这一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进行了强调,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便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教师着力将师德修养、所授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也正在大力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各高职、中职院校纷纷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不断探索学科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中可适当加入“一带一路”方面的新闻或英语文章作为素材,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作为课程设计的“思政”目标,同时在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的制定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及案例分析设计,可真正做到全课程育人,且让学科内容更具理论深度。

    此外,进一步加大课程设计中信息化的程度。在课程开发和设计中,加入大量信息化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目前,从课前准备阶段就可以进行线上平台的任务布置,而后台可以将学生的预习情况非常清晰地统计出来并进行汇总及评分。课中实施阶段可通过在线互动及在线测试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情况。课后,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及项目式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吸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

    3.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为了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联系更加紧密,职业教育大学英语课程应在考核方案的制订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1)适当加大过程性考核(或项目式、平时性考核)的比重。当前,过程性考核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课前任务完成情况、随堂在线测试成绩、教学项目完成情况,学生课堂展示及课上互动情况、项目式作业完成情况等。将考核贯穿整体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终结性考核形式可适当创新。如在期末考核中加入职业情景口语测试,可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笔试题目设置时按一定比例加入ESP教学内容反馈,也可促进学生学习专业及职场相关英语的积极性。(3)适当开设加分项。以笔者所在院为例,学生主动参加全院口语技能大赛或被选拔参加高级别竞赛并获奖可在成绩上按一定标准进行加分。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包括英语类社团活动等)学习,出席活动达到一定比例也可相应享受一定标准的加分。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四、小结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完整的体系构建。在各院校大力进行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基础课程也应在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前提下,顺应职教发展的新要求,进行与专业课、学生未来职场环境相对接的课程改革。从而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拓展及延伸,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