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范文

    孙晓飞 蔡林峰 李朋 张艳玉 刘永革

    [摘? ? ? ? ? ?要]? 21世纪以來,随着课程化改革的推进,在全新的教育模式中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结合实际发展的情况以及渗流力学课程标准,在国家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课程的全面升级与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课件的开发、视频课程的制作、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对渗流力学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宽广度的分析整合,推出新的精品课程。课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实现了优质教育的平台化共享,推进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同时,课程模式的改革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方面发展。实践课程发展证明,该课程的理论化建设成果在石油以及天然气类工程的创新发展中有着很好的示范影响力。

    [关? ? 键? ?词]? 渗流力学;CAI课件;网络视频;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28-02

    渗流力学,很明显属于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综合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是否有流动性质规律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渗流力学课程作为石油天然气探测、开发与开采的知识性理论基础,在大数据、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地下油气层的流动性规律,主要的研究发展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实际讲学让学生充分掌握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先进的理论以及能够运用实际的技巧去解决渗流力学问题。

    一、渗流力学的课程建设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的运动规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建立方法,进一步明确渗流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好这些专业化知识有利于下一步的油气开采以及提升原油的回收效率,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平时的实践操作解决渗流力学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很好地适应我们的教学以及日后的实践操作。[1]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课技巧,学会仪器的使用以及仪表表盘设备的综合操作和测试方式,进一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作风,提高其实践的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创新思维。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以及教科委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建设精品课程的方案实施意见,结合石油以及天然气工程类专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学科固有的知识特点,从一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在综合构建大平台的基础上建设课程探究的一体化进程。

    二、渗流力学CAI课件开发

    这一款软件的综合开发,通过利用基础的Authorware 7.0软件编制开发CAI课件,打包发布成为EXE文件,可在个人电脑和网络中使用。在具体的开发以及实验过程中,应用基础的软件去编制动画的功能,软件会自动生成渗流力学方面的视频动画,然后用动画的形式将这些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在一定的操作仪器上通过自己对实验按钮的亲自操作,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视频演练,进一步理解渗流力学的整个发展过程。[2]同时,该系统有专属的语言讲解模式,在学生的实际课堂中,语言的讲解配合课堂中的PPT的文字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在每一章每一节的PPT内容中涵盖主要内容的解析以及公式方法的详细推演过程。CAI课件系统的综合开发就是利用信息化、数据化的模式,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章节内容的概括、形象动画的展示以及语言声音的导读、公式详情的推演等一步步地阐释该课件的基础功能。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我们在综合运用CAI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比如,针对理论性很强的章节,把其中的计算推导以及公式演变等植入该章节的视频讲解或者PPT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更好地理顺思路,辨析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另外,我们可以在课堂进行专项练习,这就要求CAI软件系统有很好的展示、兼容、运行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辅助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相当好的学习效果以及理想化的学习动态。我们的系统就是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综合理论化分析,借助课件的形式将章节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展示、对形象化的内容进行视频的演练、对具体的公式化内容进行详细的推演、对模块化的东西进行组织整合。

    三、渗流力学课程网络视频制作

    依照国家精品课建设的相关性标准,渗流力学课程网络视频制作必须和国家的精品课程标准相结合,在吸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必须保证视频拍摄的规范化以及视频在同类的课程中具有先进性,在以上的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渗流力学的标准化课程建设。首先,这一标准化的建设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模式发展的当下实现历史性跨越。其次,这一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让所有的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共同享受教育资源的优质化模式。最后,有利于在同类同等的高校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模式,一个学校的建设可以得到其他学校的广泛模仿,从而推进同类高校课程的改革以及教育模式的更新换代。课程依据现实的动态理论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详细化的理论研究,力求做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化水平。教育的全方面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以及挑战。比如:如何解决好高校教师之间以及同类型学校之间的竞争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模式化的变更以及改革;如何进一步促进理论化动态模式在新视野下的运行发展;如何实现教学的公平性、公开性、共享性。可制作一些相关性的视频以及课件去进行效果的反复分析以及论证。[3]

    四、渗流力学虚拟实验室建立

    在虚拟仿真的实验室建设中,基于模式的可控化建设以及虚拟的原型技术,对我们的几何微观处理模型进行整体性分析,可以在建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课件运用以及视频动画的滚动播放,通过“不可压缩液体的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单相液体压力恢复不稳定渗流”等实验可以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再现。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一体化处理以及模式化的整体分析,基于CAI课件研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模块化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几何状态、功能延伸、制作变更以及产品的统一建模等方式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综合运用大数据模式、实验分析模式、采集互换模式等去进行处理。

    五、渗流力学课程建设特色与成效

    在国家精品课堂计划方针的统一协调部署下,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已经走过几个年头。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行业以及教育内的先进课程,始终把科研、教育、就业统筹在一起进行发展。在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种开放共享式的合作平台,着眼于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去积极促进课程的进一步研发、创新。在教学模式、学习氛围、教学体系的优化、教学结构的改变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化的成效如下所示:

    1.课堂内部的教学与视频CAI课件等的制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虚拟化的仿真实验室可以形成多样化、全方位、宽角度的教学模式。在视频课程的综合带动下,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换代。综合教学模式的整体化变迁以及教育效果的全方位呈现,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平台质量的全面提升。

    2.针对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可以依托大数据库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根据课程的独有特色进行技术的全方位整合,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融合以及模型化建立。既要注意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对探究的过程也要充分重视。我们在思考基本的思路时就要统筹考虑一些问题:如何形成鲜明的主题以及风格迥异的教育设计;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双向思维能力、分析诊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平台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度的知识层次以及多广度的知识框架去运行整个系统。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综合多方面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共享。在“十三五”教育教学目标大框架的模式下,借助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实现高校的教育质量在上一个新的台阶。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借助资源共享的新型理念以及就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课程立足于实践化的操作。同时,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或者说这一门学科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学科。我们的课程也从另一方面为广大的考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以及学习的工具。

    六、结束语

    在长期的课程建设下以及实验证明下,可以得出该课程的建设对人才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正是在学校的大力推广下,我们的平台建设又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渗流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课件、虚拟仿真实验等形式去启发学生、教导学生,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以及课程的全方面开展,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向广度、深度发展,教学对象向相关专业延伸。这一課程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和教育,最终培养出创新化、实践化、理论化兼有的示范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树才,王明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制作方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72-73.

    [2]林玉保,杨清彦,刘先贵.低渗透储层油、气、水三相渗流特征[J].石油学报,2016,27(S1):124-128.

    [3]钟会影,尹洪军.《渗流力学》网络虚拟实验室辅助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98-100.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