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工程技术教育理念的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范文

    余鹏

    [摘? ? ? ? ? ?要]?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以项目化教学思路重构教材框架,积极参与教育部(厅)主办的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通过活页式教材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概念;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课堂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工程技术课程课堂参与度及效率;借鉴德国“双元制”,以成果为导向教育理念设计实践教学案例,从企业工程师职业素养视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 键? ?词]? 项目化教学;“互联网+课堂”;电子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74-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渗透并悄然改变教育领域。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电子应用技术作为自动化专业群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众多,且模拟技术部分理论抽象,是一门理论、试验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的工程技術基础课程。本文基于国际工程技术教育领域较为权威的《悉尼协议》核心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理念、“互联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修订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教材不仅是工程技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依据。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特点以及教学团队多年教学经验,参考《悉尼协议》,分析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及典型工程应用案例,探索并开发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新型活页式教材。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材定位

    国际工程技术教育领域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均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理念。通过电子应用技术课程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能理解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封装结构,能够根据设计需要正确选型;熟悉各种基本电路工作原理,能进行板卡级、芯片级电子设备及相应电子线路的故障定位与检修;能正确阅读、撰写产品说明书;能独立完成工作记录、技术答疑与维修反馈,胜任电子设备售后技术服务;掌握常用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正确使用仪器仪表、专业软件、焊接工具,独立完成简单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独立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工作计划,能检索、阅读、分析国内外前沿技术、文献。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重构教材内容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推崇的教学方法。2003年德国在“双元制”职业教育背景下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践行项目教学过程中,以电子产品为载体,以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为主线,传统的主导地位由教师转移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知识链接习得解决项目的技能。为更有效地开展项目化教学,课题组打破按章节组织内容的传统,基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精选设置节能灯电路的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扩音机电路的制作、电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器的安装与调试、信号发生器的制作、家用调光灯电路的制作、高层建筑水池抽水泵自动控制电路的制作、简单抢答器的制作、电子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数字显示器的制作、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数字电子钟的制作等13个教学项目[1],每个教学项目分解若干知识链接以支撑项目的实现。

    (三)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

    公开发行的教材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高职教育的教材还赋予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周期的制约下,课题组通过编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将职业能力落实在操作过程中,展示高职教材开发的新范式。

    二、基于“互联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部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互联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新常态。授课教师将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教学PPT、影音资料等立体教学资源推送至云课堂,传统课堂与云课堂相互交融,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随时随地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一)具体实施过程

    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为每个授课教师创建课程信息表、班级信息表以及传统教室、实验室信息。课前,授课教师以传统方式备课,并将教学设计、教案等系列信息化教学资源推送至云课堂,根据教学需要,可通过支持图片、视频、音频、超级链接等格式的“学习资料”引用在线开放课程名师课堂的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也可通过“抢答”“点将”“一句话问答”“测验”“过关练习”“材料作业”预设课堂互动题目,如将一次课内的概念性术语设置成抢答、点将题目,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上课时,学生通过微信登陆云课堂并输入本次课签到码,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签到时间,节约传统课堂点名时间,提高效率及到课率。讲授课程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灵活调用预设的互动项目,学生答题后,云课堂自动完成评分并显示正确答案,云课堂教师端即时反馈考核点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数据予以全班讲评或个性化辅导;教师可通过“课后”环节布置作业及预设提交作业时间节点,学生在截止时间前,以图片、视频、文档等任一种格式提交作业。课堂结束后,云平台生成一次课的统计数据,学期结束后,云平台生成课程一学期的学情分析。

    (二)基于“互联网+”课堂在电子应用技术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云课堂数据长期存储于云端,教师综合应用“学习资料”“测验”“粘贴板”“材料作业”等功能建设校级私有教案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成果库、习题库,学生通过手机网络随时随地预习、复习或消化难点,巩固知识。

    基于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全景记录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教学过程性评价、教学反思与诊改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

    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后取得的学习成果[2]。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领域全面接受并将其引为核心理念,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3]。电子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在组织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高层建筑水池抽水泵自动控制电路的制作为例,学生自由组合项目开发团队,基于任务需求研讨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成本预算)确定系统功能及分项性能指标,初步拟定电路设计方案并利用Multisim仿真,修改、完善电路,确定设计方案元器件清单并线上或线下采购,装配、调试,形成最终产品,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为成果展示,项目开发团队编写、提交设计报告并演示产品。

    四、结语

    课题组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依据电子应用技术知识链接属性,灵活应用项目化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效率,参照工程技术教育学历资格互认人才培养标准,从工程师视角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经过近几年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笔者任教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全国移动机器人总决赛一等奖1项(国家A类协会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选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4]。

    参考文献:

    [1]王彰云,谢兰清.电子应用技术项目教程(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2]李志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4]余鵬.浅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化建设,2015(203):25.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