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摄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初探
范文

    王勇

    

    

    [摘 ? ? ? ? ?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摄影教育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必要的变革与创新。以摄影基础课程中光圈快门知识单元为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探索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摄影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 ? ?键 ? 词] ?教学设计;中职;摄影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50-02

    一、传统摄影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码相机不断更新迭代。摄影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广大中职学校纷纷在广告、动漫、数媒、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摄影课程,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摄影人才。但现阶段,中职的摄影教育现状不佳,普遍存在摄影专业教材落后、教学方法与理念陈旧等问题。

    摄影教育教学地点通常选择在配有摄影设备的实训室内进行,多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然而大部分学校实训室的数码单反摄影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人一台设备的拍摄训练需求,通常需要分组展开,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中职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动手实践意愿,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拍摄操作时,学生大部分却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模仿拍摄,没有主动思考。拍摄的作品常常出现参数调整不准确、曝光不正确、构图不合理等现象,拍摄成功率大大降低,作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想要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有大量理论知识积淀,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很难提起兴趣,缺乏理论知识学习意识。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困局,摄影教育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必要的变革与创新。

    二、摄影技术光圈快门知识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摄影基础课程中光圈快门知识单元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信息化教学在摄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本课授课对象是数字媒体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字媒体专业岗位任职讲座”以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对摄影师职业的岗位发展前景和需求有一定的认知。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单反相机成像原理与基本构造。他们喜欢动手实践操作,但是目前我校单反相机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支持每位学生一台设备,同时,学生对摄影基础理论课学习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本課根据学生学情分析以及课前预习和实拍过程中反馈较多的问题,确定教学内容为单反相机光圈、快门相关知识部分,结合参考教材摄影基础教程第二章内容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课前的实拍情况反馈,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光圈和快门的工作原理;理解光圈和快门如何影响成像质量;会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合适的光圈和快门参数;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本课重点为光圈、快门的工作原理,难点在于在实际拍摄中,光圈和快门如何配合使用。

    三、教学设计的三个方面

    (一)教学策略

    本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阶段。本课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引入摄影课堂,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开发摄影基础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通APP、微课、动画微视频、摄影模拟器等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以教师为辅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二)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主题实拍

    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发布预习要求以及“寻找春意”主题拍摄任务。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课前预习和实拍任务,并上传作品至教学平台,反馈预习和实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为课中探究做准备;教师追踪任务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课前实拍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数据,掌握学情,优化教学策略。线上交流形式让师生沟通不受时空限制,打破传统师生互动的局限。

    2.课堂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竞赛抢答、旧知巩固

    教师设计抢答竞赛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并检验学生单反相机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为课堂实践操作环节做铺垫。

    (2)作品点评、引出问题

    教师展示学生“寻找春意”主题拍摄部分作品,请学生进行点评。该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点评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观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热情。同时,教师进一步归纳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拍过程中反馈较多的问题,定位本课探究内容,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3)答疑解惑、知识内化

    课前,学生已登录网络课程完成课程预习。课堂上,教师用随机抽查提问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光圈、快门的概念的学习。教师针对学生反馈较多的难点问题一:为什么光圈孔径越大,参数F值会越小?播放动画视频《光圈F值》,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光圈参数F值的计算方法,F值=镜头焦距/光圈直径,从而得出为什么光圈孔径越大,参数F值会越小的原因。该环节请学生为视频现场配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问题二:快门开启闭合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师通过播放《快门的工作原理》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接观察到快门开启闭合的过程,高效解决学生的困惑,强化知识重点,理解快门的工作过程原理,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4)模拟仿真、探索规律

    学生通过微视频、微课学习已经了解光圈、快门的工作原理,但是对光圈和快门在拍摄時对成像有怎样的影响理解并不全面。

    因摄影设备不足,教师在该环节布置仿真实验任务:应用摄影模拟器根据不同的需求判断和调整光圈、快门参数设置。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记录光圈和快门参数,完成摄影模拟实验单并总结出规律。该环节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主题实践、强化理解

    教师点评学生模拟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布置主题实践任务。学生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检验模拟实验的结论,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判断光圈和快门参数的能力。

    (6)多维评价、总结反馈

    在整个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将从学生参与度,实验和实践表现,以及最终的作品效果,完成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摄影理论在实操中的应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结合课堂各环节学生表现,评选团队之星。小组成员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互相激励,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7)知识小测、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自主探究任务: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有什么区别?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后测试和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分析能力,教师查看并分析学生的疑难问题,为下一课做好学情分析。

    (三)教学反思

    本课改革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采用问题导向、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导,采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和资源,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突破重难点并实践运用,达到教学目标。本课课堂教学环节注重运用语言激励、竞争激励的多维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评价

    教师根据提交的课前拍摄作品以及在线测试情况给予每位学生评价,占本节课综合成绩15%。

    2.课中评价占本节课综合成绩75%,表现如下。

    3.课后评价

    根据学生课后测试检测情况,教师给予每位学生差异性评价,占本节课综合成绩10%。

    本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教学节奏快,个别小组可能无法及时完成作品上传。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学情分析,课后需对各小组成员搭配再做适当微调,尽量使小组之间减小差异,让竞争更加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1]谢迪.中职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25):25.

    [2]陈金策.关于中职学校摄影课程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5):187.

    [3]岑宁.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摄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风景名胜,2019(7):107-1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