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岗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发力点
范文

    叶绪娟

    [摘 ? ? ? ? ? 要] ?现代教育要注重知识与素养之间的关联,现代职业教育要关注岗位就业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业是以岗位技能适配性为评价,成才则与情操习惯机遇有关。越过就业基本要素谈论职校生人才培养,当前而言尚为时过早。注重在校教育质量,延展教学长度,为学生离校就业找准踏板,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 ? ?键 ? 词] ?职业教育;就业;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獻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52-02

    职业教育具有普适性特征,要求面向所有学生,对智力障碍的学生也不能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摒弃选拔式的精英模式,专注于对应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技术),将教学到就业的一步跨作为担当与坚守的责任。各国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都是以掌握某个领域的生产技能为培养目标,促成受教育者能在该领域独立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底线与根本宗旨。在当前环境与条件下,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从掌握生活生产技能向着眼于未来个人成长跨越,强调重心要从“就业”向“发展”转移,其实是盲目地给职业学校加包袱,对羸弱的职教体系加压,时机并不恰当。

    一、选择就业是职校生的第一需求

    职业高中招录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普通家庭,或农村普通家庭,甚至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其成长环境使其学习习惯存在瑕疵,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家庭背景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只求毕业离校后能找到恰如其分的工作,对学校而言,即使有个别学生在高等级技能竞赛上获得技术能手称号,也改变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同样是高中层次的教育模式,普通高中的教育对象是同龄孩子中学习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培养方向是将学生送进高校深造。普高学生上了名牌高校,社会影响力深远,学校荣耀感经年不衰,家庭与学生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不言而喻。教育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重心必须是就业教学。

    职业教育提供对口的技能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学生离校就业,或者毕业后一个阶段持续就业提供支持,解决好从校园就读到岗位就业的起步,这是职业教育面对的中心任务,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刚需。企业需要的是能迅速上岗工作的劳动者,而学校、家庭、学生个人也盼望能在合适的劳动岗位上就职,当前提出的“专业与行业无缝对接”“实训即生产”等观点或理论,都聚焦在技能教学上。从企业用工需求,与学生上岗就业两者对接关系上看,契合点便是学生(职工)的技能水平。技能通常指向单一领域,可以通过考核与鉴定来衡量,就业包含对更多能力的综合运用,甚至包括劳动纪律、职业操守、合作意识。从就业到发展的过渡,更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嬗变。知识讲究传授,可以在反复训练中习得,能力需要培育,是在氛围中加以引导与熏陶而积累。就业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道德范畴的因素,发展更是蕴藏了艺术审美、基本价值观等人格素养成分。如果将岗位就业能力以单一知识的形式传授,仅仅将职业鉴定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就必然将学生当作教学容器,只是培养了“流水线上的操作手”,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教育缺少含金量,未来学生的就业宽度变窄,长度缩短,竞争力不够。

    职业教育在研究就业这一首要任务之后,要在更好就业、高质量就业等层面上下功夫,在保证学生离校后能尽快就业的前提下,再来研究就业的对口性。企业技术升级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提升了。有些职业院校允许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与发展需求自由选择项目内容与时间,以回炉培训的方式回校再学习,这样的举措无疑保障了学生能够在一个阶段中操作技能得以更新,确保学生紧跟社会进步与企业技术革新的步伐。

    二、坚持就业教学为重点是职业教育的固本之举

    职校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能在离校后及早上岗工作是大部分家庭与个人的第一需求,这就促使学生对就业技能有更深的渴求,希冀掌握匹配的岗位技能,能够较快在社会立足。就业的核心概念就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必须更多地向实训内容倾斜,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在学生基础与实训课特征上做研究。现在主推的“项目教学法”“现代学徒制”,无不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为聚焦点,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说,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看到技能质量在上岗就业中的重要性,又要看到人文素养与道德水准在发展中的影响;既要研究提高学生普遍意义上的认知水平,又要关注科技进步对技术与岗位带来的覆盖式改变,职业教育必须继续加固“以技能为中心”的侧重点,专注于提高就业教学质量。一是要加快研究实训项目课程开设与岗位技能的匹配度,尽量模拟专业培养所对应的行业岗位群的特征来构建教学环境,提供仿真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有实训即生产以及身临其境的感受。职业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原则,利用企业的真实车间作为学生实训的场地,聘请企业师傅担任实训项目教学的导师,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二是对实训课程质量作多元化评估。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实施的管理制度有不少做法尚存普通教育的痕迹,作息时间整齐划一,一张课表应对一个学期,每节课都安排教师进教室检查,用较低的管理成本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主管的行政或业务部门也对学校办学有很多束缚,比如组织大规模的统考统测,对相同专业不同学校提出一致的考核标准,这就忽视了职校生明显的差异性所带来的接受能力的迥然不同。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应该允许同一地区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允许同一专业(班级)不同学生有差异化发展,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满足就业岗位的多元化,这才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立足点。

    三、教育不能为成长全盘买单

    众所周知,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即使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离校后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心仪的工作岗位,未来有没有自己渴望的晋升空间,并非取决于自己的文凭,所以毕业生就业情况只能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之一。在高就业率的背后,与之并不匹配的就业质量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学历只是走上社会就业的敲门砖,未来则取决于能力与品德。学历并不代表就业,任何一种教育都无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能完全以就业状况来评估教育质量的全部。作为教育主体而言,可以从学生的就业质量来衡量并反思教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而实际的就业状况与未来发展则更取决于学生个体综合实力。所以,教育服务学生,但无法承包学生的未来。

    职业教育的义务首先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一線岗位从业人员,因此以技能教学为重中之重是不容置疑的。就业是个动态的概念,倘若将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只是传授岗位技能对应的知识,显然有失偏颇。一是企业创新节奏越来越快,需要劳动者的智慧与能力同步升级,要求职工的技能素养、创新能力能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劳动者的人格精神与企业文化有高度认同感,如果职业教育仅仅关注学生起始阶段与实际岗位的对接,注重提高技能教学实效,这只能说走好了第一步。因此职业教育在抓实技能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应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职业操守、道德水准、人文素养等领域的同步提高。实现技能教学向就业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学生合格毕业、及时就业、高质量稳定就业、创业与发展等几个阶段做好铺垫。二是当前工业4.0战略席卷全球,对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人工智能给劳动者带来明显的挑战,产品的独特性与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产业技术革新与产品设计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原先的机械化操作、手工式劳动将面临淘汰,职业与技术的定义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以技能教学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将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嵌入课程体系,把新标准、新工艺适时渗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普遍意义上基本素养的缺失,关注与学生未来成长相关联的因素,在人文教育、人格塑造、艺术审美等领域,为学生发展做好铺垫。这才是教育的本义。

    岗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发力点,新形势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从“能就业”到“就好业”转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与就业虽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相径庭,从就业到创业(发展)更有天壤之别。未来走得好不好,走得远不远,与个人道德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连。作为面向社会,惠及民生,但自身办学实力相对薄弱的职教体系而言,要更多地从教育“供给侧”出发,以技能教学为中心,站稳脚跟,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优化课程结构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解决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过渡,以优化教学模式与评价来促进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成长及素质培养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是当下中国职业教育必须担当的第一责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