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和探索 |
范文 | 刘江 刘晓 [摘? ? ? ? ? ?要]? 当前,在高校“三圈三全十育人”要求导向下,如何深化思政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思考和探索构建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有群体,在艺术院系育人中有着鲜明特色。在“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思考和探索中,形成多主体、可联动、可量化、艺工并举、纵深发展、深度融合育人体系的深入思考和在书院制模式实践中的具体探索。 [关? ? 键? ?词]? 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育人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210-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上海教育系统通过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新发展新作为。 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有群体,在艺术院系育人中有着鲜明特色。因此我们在“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思考和探索中,形成多主体、可联动、可量化、艺工并举、纵深发展、深度融合育人体系的深入思考和在书院制模式实践中的具体探索。 一、艺术类大学生及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征 藝术类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普通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思想特点。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感情丰富、长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专业特长突出、专业基础扎实,但往往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文化课基础薄弱。 (二)艺术教育的特征 艺术教育更注重审美能力的提升、创意思维的开发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多偏向于实践。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需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人格特点及艺术院系育人的特色,构建切实可行的育人体系,探索育人一体性,解决在育人过程中主体多、联动不足和融合实践性不强的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和艺术教育的特点,以“三圈三全十育人”为理念,思考如何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多主体、可联动、可量化、艺工并举、纵深发展、深度融合“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基本认识 “三圈三全十育人”强调三个“圈”的概念,使育人体系更加科学化、立体化、具象化。“三圈”具体是指“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同心圆的“内圈”;“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思政第三课堂、整合高校所有育人资源”形成共同育人合力的“中圈”;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校育人机制与氛围的“外圈”。“三全”则是指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十育人”是指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育人”体系。 (二)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基本思路 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符合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要求,符合群体成长特征和代际学生特点的纵深发展、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构建多主体、可联动、可量化、艺工并举、纵深发展、深度融合“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多主体是指第一课堂,第二、三、四课堂和社会资源为主体的三圈全方位育人;可联动是指授课、管理、服务相联动的全员育人;可量化是指学生德育量化、工作考评量化;艺工并举即紧紧围绕学院办学定位,融入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纵深发展则是指大一到大四纵深培养的全过程育人;深度融合是融合书院模式下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定位。 三、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为更好地实践探索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体实践中以书院模式来运营,实现多主体、可联动、可量化、艺工并举、纵深发展、深度融合“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 (一)书院制下融合多主体、可联动育人、可量化考评 在书院制下,通过明确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多个育人主体,充分履行全员育人的职责,从自身岗位出发,明晰在艺术类大学生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职责,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全员多主体育人的良好氛围。可联动育人则是通过联动多个育人主体,党政领导、导师等都来讲思政、讲党课,强调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充分发挥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以辅导员队伍为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层面,强调融入学院定位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形成多主体、可联动的全员教育机制。可量化考评则是通过量化德育考评、量化工作量的考评体系,细化指标,建立了严密、科学的信息量化机制。通过鼓励辅导员加入教师激励计划,完善工作量保障机制,打通共享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量化和数据量化。 (二)书院制下围绕艺术类大学生培养要求,促进纵深发展 根据学生成长和艺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德育为核心,融入文化自信、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纵向探索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育人模式。具体而言,大一“成型教育”(习惯养成),大二“成长教育”(素质提升),大三“成才教育”(专业成长),大四“成就教育”(社会应用)。通过纵向覆盖,满足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多元化需求。以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上,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道德修养,确立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将四年所学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纵深发展还包括纵向探索统筹四个课堂的育人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及时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观等的形成,统筹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在第一、二课堂中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专业学习中,专业教师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设计、授课过程、毕业设计等各环节。在艺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第三、四课堂中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专业素养的提升,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及时代品质、中国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此外充分调动校外资源,将“劳模精神”“大师精神”引进校园,成为融入校园文化引领、实践体验等多个环节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深发展的探索。 (三)书院制下融入艺术教育定位,实现深度融合育人 国内艺术类专业院校及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多是定位于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创意人才,注重实践与创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融入学生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对照国内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文化教育思想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在书院制模式下,通过协同艺术院系艺工坊、大师工作室、艺术教师,融入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育人模式。 综上所述,对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和探索,既要在理论上深入分析“三圈三全十育人”和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育人主体,形成联动并实现量化考评,达成操作可控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又要在实践中探索书院制模式下艺术类大学生“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将思政育人体系落地到艺术类大学生培养和艺术教育定位中去,通过不断深化,形成符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和艺术教育要求的新時代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江鸿波.论“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时空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103-106. [2]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2):96-101. [3]卢岚.论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空间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7(3):52-58.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