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
范文 | 张治军 [摘? ? ? ? ? ?要]? 2020年初,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自2月中旬纷纷拉开线上教学的序幕。目前,历时几个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全国开始有步骤地复工复学,恢复正常的生产与学习秩序。在全国高校师生吹响这场“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战役胜利的号角时,有必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对线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复学后“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的顺利衔接与过渡做好充足准备,并为今后“终身学习”趋势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的延伸与转变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60-02 一、“停课不停学”时期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实践 2020年初,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自2月中旬纷纷拉开线上教学的序幕。作为重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互联网+”的线上教学实践中,既有一般高校教书育人的共同特性,也有着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和高水平的技能应用能力的高职职业特色。 以江苏某高职院校线上学习数据统计为例,该校全校共计700多位教师,11400多名在校生,全校师生依托“职教云”平台,利用腾讯课堂、钉钉、微信、Classin等直播软件,采取“职教云平台+直播软件+QQ/微信群答疑辅导”组合方式全面实施在线教学。该校在“职教云”平台建设院级SPOC课程699门,此次全校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共开设460余门课程(含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200多个班级近8000名学生按照校历课表安排参加线上学习,平均线上到课率约89.56%。 该校在“线上教学”开展之际,为保证“线上教学”有序开展,重新规划教学计划顶层设计,在“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师”的原则下,要求全体教师利用身边一切可用资源,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不减少,教学标准不降低,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各二级学院制定出具体的线上教学实施方案,一线教师纷纷重新制订线上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参与建设课程网站,保证线上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在线上教学实践环节,一线教师各显神通,课前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平台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电子教材等资料进行学习;课中师生运用“职教云平台+腾讯课堂/QQ群直播/屏幕分享/钉钉直播”等线上组合手段上课,通过云课堂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活动互动完成教学、答疑等环节;课后,学生通过“职教云”平台完成课后作业,提交给教师进行在线批阅和反馈。 二、“停課不停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效果评价 目前,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高校都在着手准备开学复课工作。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高校更不能放松教学管理,对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学过程要进行重新审视,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且有效的评价,以便于“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顺利过渡,并为今后“终身教育”倡导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总结先进案例,积累经验。 以江苏某高职院校师生“线上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为例,70%左右的老师认为“线上教学”的最大挑战是网上课堂反馈的即时性问题。“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像“线下教学”在课堂中对教学效果及时监测与把控,从而即时调整教学节奏。同时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专注度等课堂效果评估指标也同样令人忧心。约45%的教师反映有较多的高职专业课程有着超过35%比例的实操课时要求,线上教学对实操教学有着明显的时空限制,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无法百分百地实现教学目标。相对地,85%左右的学生表示在线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习需求,90%左右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并及时在线与教师沟通,但也有15%左右的学生反映不适应线上学习,长时间地利用手机等工具学习影响身体健康、正常作息和生活。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线上教学在课程资源、平台模式、技术支持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高校师生的在线学习需求,也有利于高校师生迅速搭建起在线课堂,有效地开展在线教学互动。通过线上教学,一线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思考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调整线上教学目标、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在线学习工具,立体化地拓展学习途径,养成在“互联网+”时代灵活运用网络主动查找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专业课程都适合进行线上教育。由于无法适应“线上教学”的空间距离感,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全程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失去了课堂主导性,更多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存疑,鉴于“线上教学”的远程性、跨时空性等特征,担心无法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等效转换,“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线上教学”效果的质量转换问题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特色,需以服务产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现场沟通、合作协同意识的养成,加之机器设备与场地的要求,这些在“线下教学”中可以轻易实现的优势,在“线上教学”中却无法彻底实现,导致理论学习的效果转化率明显高于实操经验的转化率,甚至在教学中会出现理论教学缺乏实操的支撑,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要点,容易造成纸上谈兵,产生空中楼阁的虚无感。 三、“停课不停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尝试,高校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未必完全适用于“线上教学”的效果评价,也未必适用于今后“终身学习”趋势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的需求。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现场沟通、合作协同意识养成的高职院校,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需要在学校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创新评价指标,将“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从教学资源准备、线上环境管理、平台资源利用、线上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指标改革創新,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鼓励一线教师积极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走出线下教学的舒适区,精心设计有一定情境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打造“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同时教学评价指标也要关注学生线上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的信息搜索能力,并在全国高校纷纷复课的背景下顺利完成“线上学习”向“线下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以及今后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的延伸与转变。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在复课后,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学评价,推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在“停课不停学”复课后背景下顺利完成“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衔接过渡的同时,要积极思考今后“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改革问题。从教学顶层设计出发,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改革创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线下教育”向注重互动交流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模式的转变。 2.高职院校要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顺利衔接、过渡与延伸转变,须将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评价纳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即“线上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线下专业教学能力”的“新”双师评价体系。“互联网+”时代下,“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今后高职院校的发展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不再单单是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更会有无法实现全日制在校学习的有需求的社会各阶层人员。“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能够适应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需求,也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单只停留在线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更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这对高校教师尤其是对重在现场实操演示的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评价考核与保障政策上可以激励教师主动接触网络新媒体,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通过批判性思维反思如何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育人效果,进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模式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着更多的创新。 3.高职院校须将教学的真实性评价纳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虽然“线上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教学”存在差异,但是高职院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就必须将真实的工作环境带入教学效果评价当中来。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注重和行、企共建,将行业规则、企业标准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与保障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生产实际,体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评价与督导指标。通过评估学生“能做什么”,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任务是否满足学生完成与专业课程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面对的相同或类似的实际情况的要求。同时在教学效果评价和督导意见的指标修订中,更要注重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否吸纳行业新技术,是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动画演示、实验实训录像、仿真模拟操作等多媒体资源来解决“线上教学”的实践操作问题。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