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范文

    陕子荣 马爱萍 马礼 马海渊 吴海龙

    [摘? ? ? ? ? ?要]? 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慢,“一带一路”为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学校生源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带动下,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如何着眼于“一带一路”需求,探求加快发展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國际认可度,提高职业教育品牌影响力、携手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是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 ? 键? ?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20-02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是甘肃省主要民族地区,临夏州境内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的59.2%。近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带动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临夏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有序的发展,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等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改变。以临夏州为例,截至目前,中高职职业院校有10所。2015年5月,临夏州成立了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结束了该民族地区60年以来无高等院校的历史,使该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质的突破。

    一、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与机遇

    (一)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

    1.思想观念滞后,全社会支持参与职业教育氛围尚未形成

    甘肃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和家长“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就低人一等,是无奈的选择。

    2.资金投入不足,职业院校办学的制约瓶颈突出

    由于甘肃民族地区财政困难等原因,教育教学基础条件薄弱,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县级财政承担的20%的免学费等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无实训教室设备、无住宿餐饮条件、无必要的运动场所,不具备招生办学条件。

    3.职业学校生源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整体偏低,师资力量薄弱,以临夏州为例,全州中高职学校的1100多名专任教师中,全日制本科生仅占30.9%,研究生10人左右,仅占0.9%,“双师型”教师仅占19.09%,与教育部规定的“双师型”教师不低于60%的比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4.甘肃民族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配合缺乏

    长期以来,种种原因使甘肃民族地区大中型企业偏少,工业化程度低,对技术的需求不够迫切,导致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档次、低水平发展,企业和学校缺乏有机衔接,产学融合、产教融合度低。

    (二)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1.临夏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多民族聚集地,是古时茶马互市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沿线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地域发展优势。

    2.“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甘肃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兴办职业院校、开设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保证了生源和就业等问题。

    3.“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甘肃民族地区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投资,为深入挖掘本地区民族文化特色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文件,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职业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5.“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合作办学、联合办学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提供了机遇,也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走出去的可能,从而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就业率。

    二、“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发展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以临夏州为例)的有效路径

    (一)探索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就业与创业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临夏州职业教育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就业与创业。以临夏州为例,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应用外语类专业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马来西亚伊斯兰科技大学、伊朗穆斯塔法大学互访洽谈协商教育合作事宜,派骨干教师到马来西亚伊斯兰科技大学、埃及的坦塔大学、亚历山大大学等高校考察进修讲学,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输出更多实用人才。与阿联酋和苏丹等国家的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即“量身定制”和“一对一”培养模式。目前,临夏州职业院校阿拉伯语专业累计向国外输送约1291名人才,主要从事国外“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资企业、中石油、华为通讯、中海油、中国援建项目、国际贸易、外贸翻译等工作;约有150名人才到巴基斯坦、埃及、苏丹、阿联酋、约旦、黎巴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留学深造。

    (二)坚持多措并举,打造合格师资队伍

    甘肃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师资短缺是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以临夏州为例,临夏州的职业院校挖掘各方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短期内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通过多方式、多途径扩充教师队伍。针对专业师资紧缺的状况,临夏州职业院校通过公开招录、州内选调、自主招聘、兼职聘请等方式引进“双一流”院校的专业教师、高学历教师、各行业能工巧匠等扩充教师队伍。也从省内外高等院校、行业部门聘请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授,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通过多举措、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对新入职教师采取岗前专题培训及结对帮扶措施,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角色;积极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赴马来西亚、德国等地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选派骨干教师赴清华、同济、人大等国内高校或职业院校观摩考察,学习深造;派遣一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种培训项目。

    3.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双师型”教师不足状况,临夏州职业院校从相关行业企业、医院、幼儿园等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课教师;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一线跟岗学习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加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4.可依托帮扶院校,搭建师资成长平台。如利用厦门与临夏州结对帮扶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考察学习、跟班进修、邀请专家前来指导等方式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

    5.引进外籍教师,满足师资多样化需求。根据本地职业教育语言类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从伊朗、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引进外教,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临夏州职业教育办学水准。

    6.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活力。如推荐成绩突出的教师,参加省州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比赛、科研论文评比、优质课评选、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省州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评选,也可在校内积极开展以上评选活动。

    (三)通过与发达地区建立“一对一”帮扶计划,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近三年,甘肃发展迅速,临夏州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特色,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各职校积极普遍抢抓甘肃和天津及山东联合办学的机遇,校企联合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扶贫工作规划(2012—2020)》和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16年11月,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阵地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技师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内容涉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学生学习、实训室建设等方面;2017年3月起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教育系、汽车系近40余名教师和多名学生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技师学院进行培训、进修和学习,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技师学院多名专家教授先后莅临指导工作,双方合作交流效果显著,社会反响强烈,帮扶活动促进了临夏州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有效实现了教学的跨越式稳步发展。

    (四)通过送教下乡、送技能到户,拓展职业教育影响力

    甘肃民族地区积极响应省人社厅下发的《关于印发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精准脱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到户到人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临夏州职业院校积极开展送教下乡、送技能到户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以技能和技术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助力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全面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动力。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增加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机会,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专业师生的实践技能锻炼,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并坚持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

    甘肃民族地区尤其是临夏州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按照“突出特色,学科融合,瞄准前沿,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思路,着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如:护理、口腔、助产、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阿拉伯语、应用外语(波斯语)、对外汉语等为主体的专业群;结合临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努力创办并发展园林技术、旅游、畜牧兽医类专业,积极申办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砖雕方向),从而更好地推进临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为满足市场需求,临夏州职业院校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早期教育专业、建筑专业、乘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多个新专业。

    除此之外,临夏州职业教育还以甘肃职业教育联盟为纽带,加强了与省内高校的合作,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发展完善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中高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了高职生源问题,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六)通过相关研究机构的设置推动职业教育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作为甘肃主要民族地区,临夏州以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为契机,通过特色职业教育带动“三大百亿产业”(民族、民俗生活用品,文化、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的发展。2016年12月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设立了食品产业研究所、旅游产业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机构职能和设置研究机构来推动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2016年,临夏州为了促进牡丹职业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成立了“临夏州紫斑牡丹研究会”和“中国砖雕文化培训基地”。这些研究、培训机构的成立不仅促进了临夏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拓宽了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相信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省民族地区,利用这些有效路径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等指日可待。我们力求培养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携手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马拴莹.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5):187-188.

    [2]邓博文,罗迎春.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4(12):209-211.

    [3]孙翀.从民族传统文化视角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职業教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5):1.

    [4]常军胜,刘远杰.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38.

    [5]许锋华.精准扶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64.

    [6]王荣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6.

    [7]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编辑 曾彦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