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面向独立学院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
范文 | 吴静然 崔冉 刘建华
[摘? ? ? ? ? ?要]?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式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 ? 键? ?词]? 数字信号处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80-0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实用性强,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给出定义,理论推导,介绍性质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1],学生无法意识到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一般。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实践技能的应用型 人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参差不齐。除部分高考失利或者报考志愿滑档的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主性学习能力差,不擅长复杂的理论推导。 2.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复杂;抽象的频域分析,令学生难以理解。 3.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以课本理论为主线,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大部分学生无法将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认为课程无用武之地,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放弃学习。 4.课程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仍以理论推导讲解为主,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参与度低,无法通过积极的思考建立起课程体系结构。 5.教学大纲改革,课时压缩,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二、数字信息处理课程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从整合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改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1.优化删减课程内容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由不同教师讲解,部分内容重复讲授,浪费教学课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将三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高教学效率[2]。 制定课程大纲时,任课教师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明确授课重点,减少课程内容重叠。信号与系统课程侧重连续信号处理,删减离散信号处理部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侧重离散信号处理,侧重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通过课程去重复化,节省课程重复讲解导致的课时浪费。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论性强;DSP原理与应用课程侧重TMS320C54x DSP芯片讲解,实用性强。两门课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然而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完全脱节:DSP原理与应用课程单纯学习芯片操作,没有理论知识,学生无法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实践操作建立联系。为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授课教师相互沟通,将两门课程进行融合,引入项目式教学方式。 2.厘清课程主线,项目教学贯穿始终 针对考研和工作两种不同目标群体学生,课程教学要兼而有之,既要考虑教学的深度,又要考虑课程的实践应用。因此课程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两大核心融入数字语音滤波系统,以完成项目实现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遵循项目引入—项目分析—资料查找—各环节问题描述—理论知识讲解—问题解决—编程,实现各环节讲解,循环渐进引导学生感受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魅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数字滤波系统实现框图与课程重点分布如上图所示。通过对信号采样引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用DFT/FFT进行语音信 号频谱分析,设计FIR/IIR滤波器进行高频噪声滤除。为了便于课堂演示,学生直观看到频域效果,将Matlab引入课堂,优化教学效果。最后结合DSP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基本结构,利用TMS320C54x DSP芯片进行硬件实现。整个过程以系统实现为主线,淡化公式推导,重视理论思路分析,推导过程讲解为解决问题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讲解的灵活性。 (二)丰富教学手段 1.增加教学互动 (1)通过问题导向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重难点理论推导过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放慢课程进度,重理论推导轻数学计算,避免由于復杂的理论推导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2)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每节课由学生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习题课增加学生讲解环节,教师查漏补缺,进行点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录制微课短视频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强,理论学习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将课程重难点压缩成5~10分钟的微视频,辅助课内教学。 笔者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习题课能听懂,却容易遗忘。如果将习题讲解录制成视频,学生随时查看复习,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学效果显著,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3.借助微信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微信软件家喻户晓,学生使用率极高。借助微信小程序辅助课程教学,比如使用微信投票小程序,课后发布群内投票,及时获得学生学习反馈的难点和疑点,第二天针对性地复习和讲解。建立课程微信群,课程结束后,在群组分享课程重难点讲解微视频以及习题视频,固定时间进行答疑,推送最新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等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微信资源,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学习。 4.布置课程项目大作业 通过数字语音滤波系统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将数字信号 处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布置课程相关作业,学生借鉴数字语音滤波系统的学习,举一反三,完成任务。教师提供题目和学生任选题目均可,整个过程由教师进行过程管理。每组3~5人,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编程实现、海报展示和项目答辩5个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 有效客观的课程考核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安排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3]。课程新旧考核内容和比例如下表所示。最新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考核增加上课学生课堂表现部分,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增加数字信号处理大作业部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成绩组成包括项目难度、方案、实际效果、答辩、论文和小组贡献度,其中小组贡献度由小组组长参与给分,有效反映学生的贡献情况。考试形式调整为试卷考试和现场答辩任选其一的方式,比重调整为50%。其中现场答辩方式难度更大,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充分理解,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考核方式内容的改变,避免出现学生成绩优异却无实践能力的情况,督促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实践创新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总结 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课程间去重复化,项目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利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搭建微信平台、录制微课视频、布置大作业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多元考核方式的手段;教辅合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赛男.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探讨[J].电子世界,2018,547(13):51-52. [2]李俊生,张立臣,蔣小燕.“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优化整合[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6):89-92. [3]万永菁,张淑艳,王海军.基于微课的数学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7(1). ◎编辑 陈鲜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