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范文 | 蔡蕾 [摘? ? ? ? ? ?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是这样,作为学管工作者,如何用好這把“双刃剑”呢?分析了网络对学管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 ? 键? ?词]? 网络环境;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212-02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各行各业都要适应“互联网+”的变化,与时俱进。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管理涉及繁杂的基础数据、日常管理等,学工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智慧校园建设极大提高了学籍管理、出入校园记录等基础工作的效率。互联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数据”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校园卡大数据为例,经过权限审核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检索学生校园卡消费后台数据,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消费水平,在评选助学金的时候作为重要参考。此外,很多软件的应用例如问卷星等,极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 2.线上思政教育打破地域、形式等局限 思政教育不再是在教室开一场主题班会,在报告厅开一场专题讲座,网络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微信、抖音,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让学生在这个领域听到自己的声音。思政教育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更容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被学生接受。寒暑假期间,班主任通过视频会议召开主题班会,打破地域限制,学生还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 3.获取知识便捷、自主、开放 网络与传统媒体很不一样,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新思想、新事物可能只需要一次转发就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时效性、互动性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兼容并包。网络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角,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看,更容易引导学生兼听则明,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最新动态,通过网文等形式又能第一时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二)消极影响 1.网络舆情管理难度提升 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经过互动和扩散后,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可能很小的一件事经过短时间发酵就会形成很大的舆论场。加之网络的匿名性,很多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看待问题不全面又容易形成偏激言论,缺乏深入思考的学生容易产生共鸣、盲目跟风。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学生管理工作者可能还没来得及应对,在学生中就已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网络舆情管理难度很大。 2.容易产生网络心理问题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休闲娱乐,缓解自身压力,但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直播等不能自拔,这些娱乐软件就像榨汁机一样,榨干了他们的时间与精神世界。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不善言辞,但是到了虚拟环境中与网友无话不谈,回到现实又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获得过成就体验,但在游戏世界中所向披靡、无所不能,所以想要沉浸在游戏中而不愿回归现实;有些严重依赖网络的学生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 3.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易受误导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不稳定,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非常自由地获取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对很多事物的解读扑朔迷离,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大数据时代,各类软件会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精准地推送使用者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强化商品和服务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当欲望与支付能力不成正比的时候,网络贷款、分期付款就会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而他们对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缺乏准确判断,这会酿成很多悲剧。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不够,数据不联动 很多日常业务办理没有实现信息化,虽然有办公系统,但没有真正被有效使用。一些刚投入使用的软件,存在很多运行问题;而比较陈旧的软件,又没有及时更新,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辅导员最基本的工作是掌握学生去向,而门禁系统、学工系统等并没有使这项工作更信息化,所以会花费很多精力在报送人数上。再以学籍为例,教务处、学生处、计财处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各部门要收到其他部门的文件,才能在各自的平台变更学籍数据。如果纸质文件没有及时送达,各部门学籍数据就会不对称,常出现学生已经在教务处办理休学但在学生处系统中还显示实际在校这类问题。 (二)线上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 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思政阵地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但更多的是宣传学校或学院开展的活动,真正能让学生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内容比较少,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有时还需要动员学生阅读、学习、转发。如果学生不情愿,就会慢慢出现抵触情绪,阅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思政教育不是为了迎合学生的想法,而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但是教育引导的过程和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真正感染到他们。 (三)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问题时,“压下去”是第一选择,通常要求学生删帖、阻断傳播,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但只有“压下去”是不够的,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会埋下更大的隐患。要想减少网络舆情问题,“疏通”很重要,这对高校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提升学生网络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无法及时评估舆情信息,舆情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出现问题后无法快速响应。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管工作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传统的学生管理是以“管理”为核心的,往往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发号施令。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老师讲授的内容仅仅是他们知识储备的一部分,他们不再迷信权威,而是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学管工作者一味强调管理,学生只能服从,那双方的矛盾就会激化,学生会很抵触学管工作和思政教育,而这也成为很多网络舆情问题的根源。 (二)工作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 如果工作模式不转变,再多的信息化平台只会形同虚设,因为没有真正地为我所用。以学工系统为例,通过后台可以查看和导出学生的信息,但职能部门需要学生信息时,工作思维仍然是由各学院辅导员填报。再以学校OA系统为例,各部门可与高校协同在线上签办业务,但现实中很多业务需要实地签办,经过很多签字流程,有时因为一个签字耽误很长时间,工作效率降低。正是因为没有转变工作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办公系统需要帮我们完成什么,怎样完善这个系统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我们的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学管工作理念 学生管理不应当只有管理,学管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真正服务学生,思政教育不能简单说教,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声,让学生能透过“大道理”感受到老师的爱,知道怎样做对他们是最有帮助的,学生才会发自内心接受。只有转变工作理念,深入挖掘学生究竟想看什么,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触动他们,线上思政教育才能吸引学生。学管工作者一定要守好网络思政阵地,练就过硬的网文写作本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发出有力的声音,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整合资源、提升办公系统实用性 我们只有转变工作思维,从老的工作模式中跳出来,真正有效利用办公系统,才能事半功倍。从学校层面来看,各部门办公系统应当是联动的,只有管理部门实现全程的信息共享,才能优化办事流程,更好地服务学生。从学生管理系统来看,要对其进行功能性需求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覆盖学管工作的方方面面,操作便捷、实用性强,真正满足学管工作者的现实需求,才能把他们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三)增强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但有时不恰当的表达在经过发酵后会造成网络舆情问题。要做好网络舆情管理,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必须的。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常用的网络用语,日常收集信息,及时进行研判,同时需要打造高素质的舆论“领袖”和宣传平台,对舆情的焦点及时予以回应,对舆论发展进行有力引导。网络舆情管理还要掌握主动权,很多舆情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公开或者缺少表达途径,所以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让不实信息失去传播的源头,另一方面需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感受,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网络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管工作者要把握机遇,转变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他们的心声,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为学生拨云见日,守好网络阵地;改变工作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办公系统实用性,让学管工作真正变得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本领和学管制度建设,提升应对各类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星著.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肃元.高教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1. [3]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周勤怡.“去中心”网络社会中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基于上海四所高校的调查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詹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编辑 司 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