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豫南地区高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研究
范文

    闫霞

    [摘? ? ? ? ? ?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豫南地区高中阶段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原因以及提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相对应的转化策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要建立有效实用的评价机制。

    [关? ? 键? ?词]? 高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22-02

    一、对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今社会在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学困生”这一概念进行概括。“学困生”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即“潜能生”或“后进生”。[1]但是由于各位学者的知识背景、研究方向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学困生”的界定也各不相同。[2]

    目前,受到一致认可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教授余国良给出的界定。他认为,学困生有以下特征:(1)多因素导致。他认为“学习不良”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学业的落后,还有心理发展的困难,这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2)心理因素。学困生和普通儿童相比,属于一个异质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落后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需要别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3)可逆性。学习不良是具有可逆性的,它和生理性损伤和智力落后等因素所造成的学习困难有所不同。学习不良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加以改变。(4)影响深远。学习不良的情况不仅存在于儿童中,还存在于成人当中。可以说学习不良的情况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中。[3]

    二、高中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困生数量比例

    本研究选取的是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三所高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固始一中全校总人数是7700人,其中学困生有2695人,学困生所占比例为35%;固始永和高中全校总人数是8000人,其中学困生有2400人,学困生所占比例为30%;固始慈济高中全校总人数是7500人,其中学困生有2025人,学困生所占比例为27%。

    (二)学困生现状表现

    首先,在学习方面。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在课堂上不大遵守纪律。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一点都不全面,一知半解,对知识点的应用也是只能照抄,比着葫芦画瓢,根本就说不清知识点的由来、意义和其反映的客观规律,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在探究实验的时候往往无从插手。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喜欢抄袭他人。解题的时候不遵循一定的解题步骤,不能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更说不清解题的依据,也不會检查解题过程和对结果进行分析。在讨论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时候,仅仅只求结论而不进行思考。他们遇到问题就持消极观望的态度,有的甚至是回避对抗的状态。这类学生从小学起就由于家长的疏忽,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容易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的时间往往会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4]

    其次,在心理和意志品质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高中生的生活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广,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成人化特征十分明显,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5]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通常会产生以下三种心理状态:第一种是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振奋,但情绪波动很大,进入课堂后,因为有学习思考的过程,而且情感活动、认知活动都比较活跃,但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种是消极被动的状态。他们只有在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此外,他们的学习状态由学习内容而定,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就积极对待,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消极对待。第三种为抗拒逃避的状态。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十分消极,与学习有关的内容都不感兴趣。总之,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几乎没有什么竞争意识,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抵挡不了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更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是非观念非常淡薄,常有违纪的事件发生。

    最后,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问题。学困生一般都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欲望,但由于平日失败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足,这样就更谈不上要如何通过努力去排除成功路上的障碍。他们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以至于缺乏自信心,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高中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更加期望能够一个人生活,希望能挣脱成人的监管。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方面,高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容易产生“对抗心理”。

    (二)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学困生,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的存在。教师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针对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困生是易被教师忽略的群体,学困生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进步心,他们内心也渴望进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差,有时会因为老师多次批评就丧失学习兴趣,也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产生学习热情。

    (三)家庭环境

    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家庭经济环境比较好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不知道应该如何激励孩子前行,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家校配合不当,使孩子感受不到温暖,一致的教育、及时的鼓励与恰当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另一种就是家庭环境一般,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但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的引导。最后一种就是家庭环境比较差,父母不在身边,让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一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些情况,都很容易使孩子心理产生压抑、伤害,不能承受挫折,从而变得郁闷、孤独,导致孩子不能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社会环境

    1.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受到单一评价,从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时间久了,心态逐渐崩塌。再加上有些教师缺乏耐心,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合,对于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不能够因材施教,甚至还会受到心情的影响,工作态度时松时紧,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自信心,无法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2.社会风气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革较快,单纯的学校教育与复杂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往往和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社会完全不同,这对高中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四、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1.学会找寻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

    学困生对学习存在焦虑心理,他们其实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被理解,教师需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比如考试,教师可以在考试之前,给学困生进行一些辅导,并激励他们一定要对考试充满信心。

    2.发扬自卑心理中的“闪光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注,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点与长处,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培植积极向上的“自信点”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由于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和正面的关注较少,因此导致他们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特别注意学困生,多给学困生一些期望和信心。这样,学困生就会产生好好学习的动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困生往往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评估,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他们展开正确的分析。(1)课后常与学困生交谈,在交谈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使他们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2)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导生制的作用,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使学生共同进步。(3)在教育学困生时,应秉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宗旨,并引导其他同学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4)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能够完成的学习目标,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习惯”,如果学会将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成习惯,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要做到这样我们就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对相关学习方法有所了解,然后在具体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并且不断实践、改进,逐渐发展,使之成为被学生熟悉和掌握的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并且能让他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成为自己“习惯化”的行为。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

    (四)建立有效实用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培养自信心。应试教育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决定学生的一切,使学困生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所以要改变这种评价方法,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哪一个孩子是教育不好的。”的确,学困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只要我们能够透析它的成因,研究出科学的应对办法,他们都将会成为心理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章银杰.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2(4):46-48.

    [2]成灵玉.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5):22-26.

    [4]刘省.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學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5(26):14.

    [5]秦志方.高中学困生心理成因及其转化[J].当代教研论丛,2015(1):53.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