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外语学习观研究综述 |
范文 | 戴子耘 [摘? ? ? ? ? ?要]? 深入理解学习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自20世纪70年代起,大量学者针对学习观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者也在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但多是对理科领域中的学习观进行研究。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对外语学习观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加以阐述,从而希望给外语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关? ? 键? ?词]? 二语习得;外语学习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88-02 对很多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动机一直是教学的中心论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外语水平。为此,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原因也被广泛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学习观直接影响了动机的形成过程(Negovan et al. 2015)及策略的使用(Vermunt, 2005),相应地,就会影响学习结果。而外語学科的终身学习这一特性让外语学习观(即conceptions of learning English)成为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焦点。 一、学习观的概述 学习观属于教育心理学框架内的一个研究领域,指的是个人针对学习的信念及理解,最早由Saljo提出,在他看来,学习观即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内在表述,属于认知信念领域,个人的认知信念处于持续变动的状态,并会从绝对化向复杂成熟化逐渐转变,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信念并不是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而是在受到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后转变。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强调学习观的形成环境是复杂的,不仅仅受到个人信念的影响,其个体特征、所处环境及个人目标的差异都会影响学习观本身的形成。对此,西方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1998年,Eklund-Myrskog提出学习领域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观的差异,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人文学科类的学生较理科类学生来说,持有构建型学习观的人数较多,而后者则多持有复制型学习观。因此,应根据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观进行分析。 二、学习观的分类 最早对学习观进行分类的是Saljo(1979),他将学习观划分成五类,包括学习即增长知识量;学习是对知识的记忆与复制;学习即获取实用性过程并进行应用;学习即创造抽象意义;学习是对知识理解性过程的发展。随后,Marton等人在1993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第六个学习观类别,学习是对人本身的改变。后人沿此脉络,也划分了侧重不同的学习观种类。 外语学习观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综合学科自身特点,对学习观的分类加以改善。2016年郑春萍教授等人以网上学习为背景,在外语学习观对自律性的影响研究中,将学习观分成八类。外语学习即记忆;外语学习是为了测试;外语学习是单调的练习听说读写;外语学习是语法、单词、发音知识的积累;外语学习是增长知识量;外语学习是应用并交流;外语学习是增强理解的方式;外语学习是获取新视角。以上这些学习观的划分虽侧重点不同,但研究者们都试图将这些学习观组成一个从复制型到构建型的连续体。 (一)复制型(reproductive)学习观 这组学习观是量化的,注重接受并积累知识。持有这种学习观的学生认为学习意味着接收老师或书本所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记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上。 (二)构建型(constructive)学习观 学生认为,学习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进行自我改善并与他人合作或共享知识的过程。这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相对前者来讲会更强一些,也是两组学习观持有者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差异。 学习观的分组有利于厘清学生在学习观背后的学习类型,比如对复制型学习观持有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单纯地完成学习任务,如作业、或考试驱使他们仅对知识进行简单复制。而对课本或课堂外面的知识,大多很少主动涉及。这就限制了这类学生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而构建型学习观与之相对,学生对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主动探求,而非被动接受。同时,这类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对零散知识进行整合或重构,从而进行实际运用。这种学习观相对前者更为成熟,也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良性影响。但二者间并没有绝对的孰胜孰劣,复制型学习观也并非是错误的,只是涵盖面的广度不够。 但纵观外语学习观的分类,其中多数为复制型学习观,这是学科特性所导致的。外语的学习前期需要大量的积累来支持实际运用。这就要求外语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学习观会随着外界的影响逐渐改变。而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从复制型到构建型的提升,是现阶段我们该着手研究的要点。 三、外语学习观的影响因素 如前文所提,外语这一科目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本身会影响该学科学习观的形成。首先,外语相较其他学科来讲,属于终身学习的学科,且应用范围较广。学生在其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观会由单一到成熟,逐渐发展。其次,外语科目知识的构成会使得一些学生同时持有多种学习观,其中复制型学习观与构建型学习观可同时共存,但这种共存是暂时性的,我们可将该阶段看为学生学习观在上升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存在。而产生这种存在的原因是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认为自身积累不足以支撑其应用目标。甘正东等人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根据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将其划分为成功英语学习者和非成功英语学习者。其中,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认为英语学习与背单词不可分割,在此基础上,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是进行实际运用,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是学习相关文化。在不成功英语学习者看来,英语就是对单词和语法知识的堆叠。由此,我们看出,该阶段学习者正处于学习观的过渡期,而非成功者则持有单一学习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复制型学习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像构建型学习观转变便尤为重要。 除去学科本身的特性对外语学习观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环境一词包含范围较广,认知水平、教育水平、教育环境、文化等都囊括其中。国内当前教育环境对学生外语学习观的构成有很深的影响。首先,在大环境中,我国中、高考的外语考试是强制进行的,大部分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会形成复制型学习观以应对考试。但在学生进入大学后,虽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仍有硬性要求,但高校教学水平及教育环境的转变有利于部分学生外语学习观的成熟发展。这个转变对我国高校教师团队的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形式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次,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研究领域对外语学习观的形成同样密不可分。研究领域与外语和当下及未来的联系都影响着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看法。例如,计算机领域的学生在对本领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一定外语水平的支撑才能对本领域更好地探索,那么在此环境下,有可能学生会向构建型学习观转变。再次,个人的认知水平对外语学习观也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会逐渐将外语学习与现实意义相联系,进而学习观会由单一向高级转变。 最后,一个仍有争议的影响因素是性别。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的成绩要高于男性的成绩。对此的合理解释为这是由于女性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就业压力所致。且女性从事文职的占比要高于男性,这类相关职业对二语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对于如今的就业形势来说,不论男女,外语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大。所以性别是否对外语学习观有着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外语学习观应用及研究前景 教师应关注学习观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外语学习观,并在教学方式上适时进行调整,让学生了解外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树立个人目标,使其学习观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推动学生进步。研究者也应该多将目光放在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观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二语水平的提高。 前人做了许多量性的相关研究,多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探索学习观“是什么”和“相关性”的问题,但对于“为什么”少有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现阶段,我们已有大量数据可知学习观的类型及其相关划分,下一阶段我们应着手质性研究以解决“为什么而形成”或“为什么而影响”的具体问题,这对学习观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有许多研究是从普遍层面对学习观进行研究,或是对特定的理科学科进行一些研究,外语科目的学习观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领域多为中小学教育层面的。外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其学习观的转变和提升需要一定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所以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观研究有更为廣阔的应用前景,也能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CANO, 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their change through secondary school and their influence on academic performance[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5(75):203-221. [2]Eklund-Myrskog, G.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xts[J].Higher Education,1998(75):299-316. [3]Marton, F., DallAlba, G., & Beaty, E.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3(19):277-300. [4]Negovan,V., Sterian, M., & Colesniuc,G.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87):642-646.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