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议
范文

    张陆

    [摘? ? ? ? ? ?要]? 新时期背景下,加快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产业升级进步、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国家相关指示精神,探讨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应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供参考。

    [关? ? 键? ?词] 三重螺旋理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26-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与罗伊特·雷瑟斯多夫教授在三重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官、产、学三螺旋理念,来分析在知识经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在三重螺旋理论体系下,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市场的要求下形成联结关系,即三螺旋关系。在三螺旋关系中,政府、企业与学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下面以该理论为基础,详细探讨应用型高校应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

    新形势下,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创新驱动战略格局中统筹推进。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国务院立足具体形势,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导也提出了要求。

    就山西省而言,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近年来山西省在推进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如相关部门立足本省情况,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意见与方案,有效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体系、教育模式优化改革。《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晋教高〔2019〕1号)指出:山西省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推进创新创业水平与时效提高。当前,我国正值经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转型水平,将改革转型推进更深层次,山西省应充分利用各类有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创建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推动山西省各高校与科研院所快速发展,让山西省尽快享受到科技创新成果。国家以及山西省相关部门指出,新形势下需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困境

    近年来,一些高校虽然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缺乏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

    在国家以及地方的如此重视下,一些高校仍未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向,未树立起先进的改革理念,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改革进度。如部分高校简单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大学生创业,或是认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只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在落后、单一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无法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课程,一些重要课程是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课程得不到学生重视,且课程缺乏层次,教学效率不高。上述问题一方面表现了高校认识的不深入,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只说口号不落实的情况。校园内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仍游离于高校专业教育之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收获不到实际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融合

    当前,部分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中,也没有被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缺少明确方向与统筹规划。如一些学校依旧比较注重专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较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难以与专业教育同步发展。除缺乏相应的统筹规划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未能形成完整体系,各门课程比较独立。这些问题均导致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无法有机融合。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当前高校创新創业师资队伍的力量整体上相对薄弱,也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具体而言,师资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校投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较少,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专业师资培训与教育,如不断引进高端人才、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培训进修等。由于高校不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受阻。其次,一些负责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以及实战经验,因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另外,高校内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如教师队伍内部缺乏具备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如专业投资人、企业家以及商业策划专家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不完善

    经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山西省内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仍不甚完善,相应机制缺乏,实践平台不完善,在校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三重螺旋理论仍未得到充分理解与全面落实。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合作程度不深,合作质量不高,校企联办的创新创业基地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

    三、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在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整个教育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集中扮演着纽带、桥梁、发起者、推动者等重要角色。如政府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引导高校参与整个体系,从而推动整个体系更好地运行等。

    新时期,山西省为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放管服”思路。强调“为促进就业降低创业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省政府提出,山西省各地、各部门必须将“放管服效”改革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统筹规划、统筹部署,并充分承担起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进相关机制转变,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革新。总之,新时期背景下,政府部门要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鼓励高校自主探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做好顶层设计,服务社会发展,人才创新。

    (二)发挥企业优势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中,企业的作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最有能力获得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市场信息把控能力。而企业的这一能力正是保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等,对平台投入资金,为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尤其是对于山西省而言,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具备新的发展优势。山西省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企业众多,且近年来山西省各企业均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推进技术创新,走新型清洁能源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之路,走发展变革之路。在国家倡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高校扩大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鼓励人才流动。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外,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实现自身诉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充实企业内部人才力量等,有效推进企业发展。

    (三)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在新时期,高校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与力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改革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高校的任何教学以及创新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国家相关指示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学习观、质量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顺利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如,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研讨会”,邀请教育领域以及相关企业专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建议、指方向,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同时,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等构建相关教学创新体系,推动学科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2.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改革效果

    当前,仍有部分高校不注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学校内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比较独立,未实现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这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阻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相关指示精神,结合行业要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确保在校大学生能接受到专业系统的教育。在设置课程时,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此外,高校要综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构建就业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专业平台,并完善相关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应用型高校还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竞赛、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鼓励“双师制”,发挥师资优势

    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顺利开展,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能立足实际,建立科学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具体如,高校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在线学习中心,通过网络讲座、在线授课等方式让广大教师接受教育培训,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同时,高校还可与相关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教師积累丰富经验,促进教师科研素养提升。另外,高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到国外学习等机会,从根本上壮大师资队伍力量,推进创新创业改革进程加快。除做好在校教师的再教育与培训工作外,高校还可招聘企业、行业、实务部门中的优秀人才到校任兼职教师,以此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语

    在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近年来山西省各高校不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改革,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创新,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春生,李臣.三重螺旋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4):7-11.

    [2]王燕,王秀凤.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128-129.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