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刘洋 高杰 [摘? ? ? ? ? ?要]? 我国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内实际工程的校企合作项目是培养这种人才的关键环节。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并树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新标杆,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际工程项目,秉持定制、共享、互补、创新的理念,打造创新型CSCI人才培养模式。 [关? ? 鍵? ?词]? 高职;建筑材料;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70-02 自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以来,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其中重要一点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对社会有贡献的技能型人才。建筑材料是高职土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内容繁杂、知识点无连续性,同时该门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关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因此,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方法以及基础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CSCI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2013年起,就在对接校园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先后对接学院道路改造工程进行建筑材料特色实训项目开发,对接餐饮服务中心进行弹性教学模式改革,对接教学楼改造项目与企业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提升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室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都为CSCI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CSCI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运行依托我院实际工程项目,成立CSCI整建制班级,经过笔试、面试多轮淘汰制筛选出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配备4名专任教师全程跟踪指导CSCI班级学生,依据学生不同专业对应施工现场不同岗位,并配施工现场指导教师,学生、教师全程驻扎现场,将教学环境从课堂转变为施工现场,教学内容与施工进度相整合,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与实践相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搭建上的创新,与企业共同研讨课程体系,搭建后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模块、对接项目模块和专业提升模块三部分,而“对接项目模块”是我们融合理念的精华部分,也是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华所在,该模块中课程内容是完全对接工程项目和进度进行设置和整合的。 二、常规教学模式下建筑材料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及检测是建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有知识内容繁杂,同时知识点之间无连续性的特点。常规授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认知两部分,主要是希望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材料相关知识点,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核心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练习能够掌握相关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虽然针对该门课程我们做了很多方法上的改变和条件上的支持,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目前建筑材料及检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筑材料授课方式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同时课程内容中材料的种类繁多、知识点系统性差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课堂表现差,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自我创造和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授课时未能结合生产实际 大多数建筑材料课程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充分融合。同时,由于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缺乏足够认识,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针对性。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受到实训条件、教学运行与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将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充分联系,导致教学脱离了生产需求。如讲解材料的外观形貌及相关性能检测等,教师基本都是采用图片、视频等演示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掌握不牢。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CSCI班级的教学运行,整体来说就是跟随工程项目的实际环境进行知识点的对接,工程进度到哪,知识就给到哪。比如在进行地基与基础部分施工时,筏板基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学生在现场实际看到了混凝土搅拌车和泵车进场以及浇筑的全过程,同时也了解了混凝土材料的实物、混凝土和易性能检测的操作流程以及强度试件的制作和养护等,接下来校内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对接工程进度讲解建筑材料课程中的混凝土部分内容。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已经在施工现场了解了一部分与混凝土相关的内容,所以课堂上原本琐碎抽象的知识点就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学生也是在施工现场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的,课堂互动充分,完全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渴求问题的答案。整个工程跟踪下来,所使用的主体结构材料完全涵盖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内容,利用这种深入工程实践,以工程进度和工程项目为教学导向,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方式去讲解原本知识点烦琐复杂、内容不连续的课程,这种教学改革不仅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与施工企业师傅共同讲授知识点,也弥补了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短板,使建筑材料课程更加通俗易懂,更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关于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明确了材料的应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性能检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现将改革成效总结如下。 (一)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我院基于校园实际工程项目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创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选派4名专任教师全过程跟踪CSCI班级教学,同时以专任教师和企业顾问的双身份参与项目,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也使教师的行业渗透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通过深入企业以及施工现场,了解了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见证了目前行业中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为今后的授课以及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这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扩充了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学生“双身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施工现场依据专业对CSCI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对接,对接项目现场的技术、安全、材料等7个岗位,他们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施工单位的跟岗学员。在施工现场,学生都有各自的企业指导教师,每天企业教师都会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践知识的讲解。师傅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总结问题,并将问题带回到课堂上,而在理论课堂中,教师会将师傅所讲的与材料知识相关的点扩展开,将学生在该进度下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讲授给他们,与师傅所讲的实践内容完美契合,就课堂状态来看,再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学生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授课时课堂氛围非常好,而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还会给学生布置工程核心工艺说明单,学生又会带着新的问题返回工地现场,由师傅在现场进行新一轮的解答,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资源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库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结合工程实践和教学实际运行情况,针对教学资源进行创新,课堂授课不再使用教材,而是授课教师结合工程进度和工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项目化课程活页讲义。而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创新中,在施工现场,他们通过手机等信息化辅助设备拍摄相关材料的照片、录制材料检测的视频,经过说明和后期编辑处理形成核心工艺说明单,并附相关图片和视频二维码,该教学资源已经应用到其他正常授课的建筑材料课堂中,形成了资源共享,并为我院建筑材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筑材料方面的教学资源创新和积累,也构成CSCI项目的教学成果资源库的一部分,资源库内容涵盖工程资料、项目图片、核心工艺说明单、项目化课程讲义、教学软件,而资源库的搭建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此后专业教学,同时与其他专业、相关院校、行业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极具推广价值。 四、结语 通过CSCI项目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筑材料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工程实践还明确了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认识到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我們也通过过程考核、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双考核等形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各阶段的考核,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也为今后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琛艳.高职院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74-77. [2]欧阳平.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基于学习情境的课程设计方法探析[J].时代教育,2015(14):137-138. [3]李碧海.高校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5):157-158. [4]墙新.浅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3):25,35-37.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