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
范文 | 郑广峰
[摘? ? ? ? ? ?要]?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生成长、学校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管理全过程,探索建立“三工程两平台一保障”的学生管理模式,即通过实施核心价值观、素质拓展、新媒体“三项育人工程”,打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文化“两大平台”,构建一个有党建引领、有管理机制、有过硬队伍、有育人设施、有经费预算的保障体系,从而打响学生管理工作“三张名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育人成效,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关? ? 键? ?词]? 立德树人;管理模式;三张名片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74-03 一、学生管理工作整体情况 (一)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全育人格局、“十大”育人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为政策指导,理清学生管理工作定位,落实学生管理工作目标,通过“思想引领、价值驱动”倡导新工匠精神培养,通过“创新理念、畅通机制”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转型提质,通过“精准发力、协同育人”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凝练特色、厚植优势、精准施策,学生管理砥砺前行,足音铿锵,探索形成“三工程两平台一保障”的学生管理模式,推动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严格监管、举措有力的學生管理机制,打响“技能竞赛谱芳华、素质拓展显成效、双创教育展魅力”三张名片,育人成效凸显,让学生德技并修,成为竞赛本领强、就业出路好、发展前景旺的高素质人才(见文末附图)。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举措与实践 通过实施核心价值观、素质拓展、新媒体“三项育人工程”,打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文化“两大平台”,构建一个有党建引领、有管理机制、有过硬队伍、有育人设施、有经费预算的保障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育人成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推广示范性高、育人成效显著的学生管理创新案例。 1.实施“三项育人工程” (1)实施核心价值观育人工程 以“紧抓主题教育、固化实践育人、夯实以文化人、铸就匠心精神”为核心,实施核心价值观育人工程,让思政工作“美”起来、“亮”起来、“活”起来,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机电力量。 一是紧抓主题教育。根据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设计教育主题,主动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是固化实践育人。常态化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做好“i志愿”系统注册,创新志愿服务内容,逐步形成精品项目。 三是夯实以文化人。打造艺术文化节、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宿舍文化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节六个文化品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四是铸就匠心精神。以机电大讲坛、双创教育、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利用校友、导师、能工巧匠等资源,“请进来、走出去”,铸就“机电匠心精神”。 (2)实施素质拓展育人工程 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及“十大育人”体系内涵,实施素质拓展育人工程,将学生综合素质分为7个类别: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并将以上类别细分,建立工作运行体系,按课程、项目、活动三种方式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记录、审核、评价,最终形成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成为学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倒逼学生工作转型提质,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成为立德树人、十大育人体系重要工作载体,确立其在学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3)实施新媒体育人工程 学校立足自身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实施新媒体育人工程,通过创新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全方位”育人成效,打造“立体式”育人环境。 成立青年传媒联盟,优化内容供给,把主题教育转化为微课、幕课,线上教育融入服务模块,充分发挥好校园广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陶冶功能,推进易班建设、智慧团建、青年之声建设,发挥各级团学组织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工作矩阵,有效整合各类新媒体资源,创新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信息手段转变。 2.打造两大平台 (1)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利用牵头成立的“广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坚持校企协同,同频共振,培育双创育人“新生态”,助推职业指导精细化,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打造出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协同联动,培育双创育人新生态。依托“广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建立起融合“政行校企研”五方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积极打造以项目、课程、活动为引擎,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课外实践、竞赛训练、项目孵化、精英特训、协会活动等6条路径锻炼成长。 二是强化优势,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建立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反馈、相互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进的就业服务工作机制。服务环节要有条不紊,专人专项,服务全方位不间断,推动就业服务精准化,多维度助力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稳居全省前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稳定在99%以上,学校组织的每届“预就业招聘会”均能提供超过1000家企业,过千个岗位。 三是整合资源,助推职业指导精细化。学校打造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的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出口与进口连接成环,实现精细化职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学生适应企业、市场的需求,实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2)打造技能竞赛平台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教赛结合,培育竞赛文化,强技能、树匠心,培养机电新工匠,打造技能竞赛文化平台。 学校以广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和省级协同育人中心为载体,建设技能竞赛文化平台。组建辅导员、教学科研人员、企业能工巧匠等协同育人团队;训练、实习、实训有效融合第一、二课堂;开放实训室,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以“技能竞赛月”为支撑的“宣传有深度、组织有力度、参赛有热度、成绩有高度”的“四度”竞赛文化。 3.构建一个保障体系 为保障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学校构建起一个有党建引领、有管理机制、有过硬队伍、有育人设施、有经费预算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筑牢育人基石。坚持党政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育人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育人保障。完善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学生核心素养考核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有效研判日常工作管理、学生思想动态,每两周召开一次以“大学工例会”为平台的专题研判工作会议,把研判影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作为学生工作例会的第一议题。 三是注重能岗匹配,打造过硬队伍。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注重能岗匹配,配备充足;拓宽通道,提升素养;畅通渠道,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素质过硬。 四是完善育人设施,夯实育人平台。完善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健康教育、安全设施,加强校内外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稳定、充足的育人载体,让保障有力,管理平台健全有效,响应快速。 五是经费预算科学,使用规范高效。学校设立学生管理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依法公示经费使用情况,接受教师员工、学生和社会各界监督。 二、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创新 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探索“三工程两平台一保障”的学生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工作从“管住”学生到“发展”学生提质,从“传统”工作模式向“互联网+”创新模式转型,凝练特色、厚植优势,打响学生管理工作的“三张名片”——技能竞赛谱芳华、素质拓展显成效、双创教育展魅力,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特色鲜明,可复制、可借鉴。 (一)第一張名片:技能竞赛谱芳华 1.特色形成:学校把加强技能竞赛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结合,让师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 2.特色内容:坚持“四融合一机制”。 四融合:一是团队融合,融合辅导员,专任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等协同育人团队;二是场所融合,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企业第三课堂与学生实习、实训、训练;三是比赛层次融合,融合校内竞技社团,形成校内技能竞赛月与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对接;四是竞赛氛围融合,融合“宣传有深度、组织有力度、参赛有热度、成绩有高度”的“四度”竞赛文化。 一机制:学校统筹学生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各种资源,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工匠培养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3.特色推广:学校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大力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打造与“人本、开放、多元”办学理念高度契合的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学生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排名全省第1、全国第13。 (二)第二张名片:素质拓展显成效 1.特色形成:在学校已经实施十多年的“六个一”工程基础上,根据“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内涵,扩展成七大类近百项素质拓展项目。 2.特色内容:构建“四体系一方案”。构建形成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四体系支撑的广东机电素质拓展方案。 3.特色推广:学校把校本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以广州市白云区高职园区为原点,辐射到高职兄弟院校,成为宣传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近五年,学生组队参加德智体美劳等省级以上素质拓展类竞赛获奖18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学工一线、协同育人团队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型专利12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4项。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均获取一张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奖评优、推优入党以及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等的重要依据。 (三)第三张名片:双创教育展魅力 1.特色形成:学校将创新创业融入“校长第一课”,依托职教集团推动产教融合,面向全体、推进孵化,结合专业、分类培养,开放创新、以真促实。坚持专创融合路线,通过六条路径锻炼成长。搭建“沉浸式”实践平台,实现对“立足岗位,开放创新”的高素质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特色内容:构建六路径一系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课外实践、竞赛训练、项目孵化、精英特训、协会活动等六条路径锻炼成长,构建起“引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3.特色推广:学校两个项目在全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2018年承办“首届中国校企双创高峰论坛暨职教集团双创成果展洽会”,吸引了近300名校企双创专家莅校交流,辐射全国近100所职业院校。近三年,创新创业工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项,创业成功案例39个。 三、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管理机制助发展 学校打造“三工程两平台一保障”学生管理模式,真正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严格监管、举措有力的学生管理机制,助推学校发展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 部培育创建单位;连续三届荣获共青团中央“自强之星”提名奖;学生管理团队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成为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先进工作单位典型、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5—2017年度“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办学成绩和办学经验在国内外多场合得到宣介,多位省部级领导莅校考察,赢得了领导、同行及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二)管理答卷有厚度 学生管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竞赛本领强、就业出路好、发展前景旺。 1.竞赛本领强:学生在全国和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取奖项483项,其中,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排名全省第1、全国第13;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排名全省第3、全国第56;获评“2016—2017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 2.就业出路好:初次就业率、起薪点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2018年排在全省第5,一流校第3;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对母校满意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2/3毕业生在粤港 澳大湾区就业;2017届毕业生专本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录取率在全省领先。 3.发展前景旺:毕业生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十佳汽车维修技师中,學校毕业生占4席;有12项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孵化成为公司;已毕业学生获专利11项,成为公司技术总监(股东成员);2012届毕业生创办的公司,年营业额已超7亿元,子公司发展至30家。 (三)理论研究有成果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竞赛文化、育人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形成的理论成果获得广东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8项;2017、2018年获“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立项项目24项,金额共44万元,分别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1和第2位;近五年学工一线发表论文151篇;主编或参编教材6本;省级及以上纵向课题25项。 四、结束语 当前,新时代、新思想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建设,突出强调“精心、精细、精品”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三工程两平台一保障”的学生管理模式,彰显“匠心、匠智、匠艺”,实现从“管住”学生到“发展”学生转变;深化拓展“三张名片”,让其承载更深更广的内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新、更好、更典型的范例,进一步提升育人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保云,柯晓扬,任积丽,等.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专业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实践探索:以“追梦”教育为例[J].南方论刊,2020(1):8. [2]李时宇,郭祖博.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微言航语”为例[J].高教学刊,2019(3):10. ◎编辑 郭起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