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策略
范文

    龙晓波

    [摘? ? ? ? ? ?要]?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市场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就业率较低,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推进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供一份参考。

    [关? ? 键? ?词]? 就业导向;高职教育;人才需求;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216-02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学上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人才需求,在新形势背景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管理目标,基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管理的优化与革新。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一名合格的社会型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具备高素质和强创新意识,以这种人才需求为基础进行高职教育管理优化成为必然。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教学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就业率比较低,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管理过程中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实现顺利就业。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策略

    (一)健全管理机制,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综合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要重视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学生刚入学阶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了解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督促管理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出现各种徇私舞弊,并采取奖罚分明的管理措施。其次,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这也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管理中树立就业导向理念,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培养,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大三阶段,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等辅助工作,促进学生就业,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符的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需求有足够的了解,可以结合各类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还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最后,要强化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管理工作,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等,辅导员也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观察,对一些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开展疏导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1]

    (二)突出职业特性,明确发展定位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育管理,首先需要解决发展定位问题,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比较重层次轻类型,为了提高高职就业率,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突出其职业特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与一些学术型和研究型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称之为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经过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等,坚持终身教育的观念,为了促进高等教学人才的培养,就要结合市场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确定教育的类型与层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是高职教育体系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就业人才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目标,教育计划中曾强调,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但靠需求驱动,也靠发展驱动,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育管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需求,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素养提炼,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在社会倡导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基础上,各高校结合地方行业需求,办出特色教学,提高就业率,提升市场竞争力。[2]

    (三)创新教育模式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升学导向变为就业导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社会需求,可以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調查,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把握产业结构变化、人才结构变化,适当设置专业,提高就业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与岗位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学活力,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专业素养培养。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需要面向市场经济前沿进行拓展,取消一些生源不足难以就业的旧专业,优化升级专业结构,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其次,优化课程设置,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突出职业性特点,课程的开发要与行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也要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教学内容标准和评估标准。另外,也要重视文化素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将能力标准转变为岗位需求课程,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最后,倡导产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需要将企业引进来,通过产学结合模式开展相应的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对岗位需求的适应力,或者采取订单式培养,结合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也可以将技能训练和岗位需求相融合,快速响应技能型人才需求。[3]

    (四)加强人文和職业教育的结合,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重视员工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要求代表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管理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素质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综合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总称,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发挥“两课”教学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修养以及法律意识观念等。(2)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以及与人的关系,打破技术至上的观念限制,懂得技术服务于人,技术服务中需要人的关怀。(3)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判断,通过专业思想的渗透,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一名职业人。(4)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例如,组织报告会、辩论赛、诗歌散文比赛活动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信心与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5)在教学环境中渗透企业文化,例如,诚信、敬业、互助、友善等,将学院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

    (五)强化就业创业教育

    为了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党提出了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指导思想,创业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举措,高职教育管理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传统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包括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校企合作等,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在新经济环境下,这种方法受到了较大挑战,由于高职院校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得企业比较重视从专科院校招聘员工,所以,为了应对挑战,高职院校要将学科办与就业办相结合实行联合办公,就业办负责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企业需求,然后将需求反映给学科办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其对就业具有一定的带动效果,创业的风险比较高,回报也比较高,对于初出茅庐的高职毕业生来讲,创业非常艰难,因此,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相应指导,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学校可以建立创业服务中心,采取创业帮扶措施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要开设一些创业课程,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降低创业失败的概率[5]。

    (六)强化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作为实现教学计划的保障,也决定着高职教育是否出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需要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要求教师具备两种及以上技术职称,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差异,高职教育集中于人才培养,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整体上要专兼结合,在个体上要既有教学能力又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建立“双师型”队伍:(1)在事业单位中选调符合要求的人才任教。(2)将部分专职教师分配到企业中锻炼或者到实训基地进修。(3)聘请具有“双师型”资格的兼职教师。另外,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激励因素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物质是指金钱和物品,精神方面指公平和关怀,高职院校的教师物质生活相对较高,所以精神激励是关键,很多高职院校的制度不完善,在升职用人方面不够透明化,极大地损害了公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就业率。

    总而言之,目前高职教育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人才培养也是以教学目标为主,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下的人才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就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制度,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加大创新就业教育等,推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于晶.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105-106.

    [2]陈仁府.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4):222-223.

    [3]许海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75-76.

    [4]魏梅.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14.

    [5]马钊,李欣.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9):179.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