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性教学改革研究
范文

    吴小清

    [摘 ? ? ? ? ? 要] ?当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医疗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也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校方面着重做好教学改革,以此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有效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怎样才能进行更切实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改革,这是需要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以相应的教学改革为抓手,使整个儿科教育质量得到显著增强,而这也成为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结合这样的情况,重点探讨和分析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性教学改革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 ? ?键 ? 词] ?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7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针对儿科护理而言,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有着特别显著的实践性。在当前的医疗系统体制下,人们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对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而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充分满足实际的护理需求,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具备更为显著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竞争力。据此,下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相对应的创新性教学改革策略等内容。

    一、针对课程定位和目标进行有效创新

    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中,所涉及的核心内容是把中西医护理理论作为指导,确立核心内容为整体观念,以相应的护理程序为框架,有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级护理人才。同时,在整个护理实践中把人的健康作为中心,而这样也体现出应有的课程定位和目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创新相关定位和目标,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和凸显,进一步拓寬其知识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确保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有效融合,在培养学生西医护理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地体现出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更着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中医和西医两套护理技术和护理模式都能够熟练掌握和有效应用,以此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整体护理优势得到全面体现。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内涵进行极大的丰富和优化,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

    二、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其更有特色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对此,要与时俱进,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进一步确立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以及护士长等进一步编撰与我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变化趋势,从教学实际和护理临床实践出发,进一步体现出病情的判断、治疗原则以及护理措施等相关内容,在教材内容中更强调把患者作为中心,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使各项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有效落实。在教材的编写内容中,要充分体现出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实践性。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在针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的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地认知患儿的实际发病机制和身体状况等,同时针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进展进行有效融入和拓展。另外,也要在教材内容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婴儿抚触、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拔罐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内容,使各项操作在儿科护理学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确保中西医结合,使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合,充分地体现出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教学特色,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儿科实用护理教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使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互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护理思路和理念。

    三、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创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有效地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用任务驱动导向、病案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同时进一步融入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教学,例如,PowerPoint、CAI课件等信息化手段,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展示和体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教学气氛。

    例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病例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课前一周把相应的病史摘要向学生分发,然后建立相对应的讨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8人左右,按照具体要求针对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护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各个小组代表进行积极发言,针对该病例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其他学生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针对这个病例的病史特点进行有效总结,对临床诊断护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这种病例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收集临床资料,对相关疾病进行探究和诊断,并做出相对应的治疗护理等,以此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巩固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四、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进一步有效构建更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对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着重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创新。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拟醫院、教学基地、网络平台等形式,实现三位一体建设,有针对性地构建课堂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训练目标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训练力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根本上有效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相关方面要积极有效地拓展第二课堂,对训练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教研室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专业特色,设置儿童保健专题讲座、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相关方面的儿童护理学专题讲座,针对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干预措施、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多动症综合症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针对儿童健康的相关情况进行着重关注,从身体健康向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性问题延展,从而使整体护理主导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渗透。

    五、针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用“OSCE”考核模式,以结合临床实际病案为主,结合疾病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等相关内容进行判断,从而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给予病患相应的护理操作。具体的考核模式主要分成三站,分别是操作站、诊疗站和应急站。其中,操作站包含2个项目,考核学员抽签决定考试科目,然后按照顺序依次考核完三站内容。同时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考核方法进行有序操作,确保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向学生布置相对应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有组织地参与到任务完成活动中,针对任务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考核。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并实施教学任务,这样可以针对所完成的教学目标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评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和考核。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8组,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考核,然后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和指导,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所采取的都是理论考核模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应试教育,而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打破这种模式,确保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能够有效分配,对其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制订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等相关方面的考核标准,可以针对考核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例如,可以设为基础层次考核目标和高层次的考核目标,也就是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等,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提升,在护理操作方面成绩得到显著增强。另外,所涉及的考核内容也要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然后设置综合素质成绩,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创新能力、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等。

    六、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过程中也要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建设过程中,以此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使其充分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并且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一系列相关环节都有效渗透,同时针对重点教材进行有效讲解,进一步推进教材内容的创新和改进,针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同时,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使课程思政的内涵能够在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融入,充分应用第1课堂和第2课堂,组织开展“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新闻实务大讲堂”等一系列讲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使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得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七、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而言,也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要充分认识到儿科护理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系统性、规范性工作,对护理人员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必须掌握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护理实践,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实施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增强,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成效,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秀芝,王慧玲.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32):58-59.

    [2]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9,19(18):69-70.

    [3]张桂珍.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健康教育,2014,9(6):245.

    [4]王雁,于丽丽.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性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5(19):70-71.

    [5]张小方,赵影,从静,等.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6):833.

    [6]盛晓燕.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8,22(1):260.

    编辑 冯永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