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范文 | 汤立群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比较全面地讲述了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方面的基本知识。 其主要内容包括: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等。 本课程的作用是给专业工艺课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教学大纲有关目标。 一、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脱离了试验和实践的理论学习是枯燥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学手段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板书和挂图,而挂图均在教材中出现,学生与其伸长脖子看黑板,不如看自己的书。而且,当代的学生生活在电脑、网络等声频、视频丰富多彩的世界,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必然提不起精神。 按大纲要求,该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又无实际操作经验,加上课时较少,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最为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教学反思、研究教学方法,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自然、哲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门科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学生走出校园后,就能以自己的创造力为基础,进行自我学习,从而不断进步,成为有教养、有修养、有素养、有涵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1.多媒体与实践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情景再现性、可重复性等特点,教师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概念分类、机器动作、测量方法等)适当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效率和生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要好于教师讲解。 但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大,更换的频率过高,学生会“吸收不进、消化不良”;同时多媒体教学受机器的限制,教师难以接受学生的情绪反馈,影响师生互动。所以,教师应注意不要一味依赖多媒体,对于解题过程、公差带绘图过程,若能做到一人一机,可用相应的课件进行教学,否则应由教师在黑板上做演示,再由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的测量部分,应带领学生到试验室、实习车间去,一组(人)一机,做到人人动手,亲身体验。试验前按大纲要求提出注意事项、试验步骤,试验后要求学生填写试验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总结试验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研素养。 2.导航式联想教学法 导航式联想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个名词、术语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展开联想,在内容、形式、对象上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联系、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公差、英语与宽容。在英语中“公差”的单词为tolerance,而其普通意思为“宽容、容忍”。这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公差”的意义,即在机械制造中不可能没误差,若一有误差就判断为不合格品,则很难生产,所以“公差”就是公共误差或国家容忍的、允许的误差范围。 这也让人想到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的名言—最宝贵的礼物是宽恕。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宽容待人,原谅别人的无心之错,给人改正的机会,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斤斤计较,更不应睚眦必报。 (2)性价比、和谐与自我评价。本课程公差选用总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有同学不理解,认为等级越高,精度越高,质量越好,为什么不用呢? 是的,等级高确实质量好,但价格必然昂贵,这时我们要考虑的是性价比(性能和价格的比),而不是单单考虑性能。举个夸张的例子,航天服精度高、性能好、防辐射、耐高温,是否我们也买一件穿穿?学生们异口同声说,没必要,也买不起。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这个“使用要求”下,普通百姓没必要买航天服这种高档服装。 同学的问题又来了,是否越便宜越好呢?好吧,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要买手机,用3元钱买个手机模型给你,确实很便宜,但有用吗?这说明,在脱离了“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价格是便宜了,但不能保证正常使用性能。 所以性能和价格,适当就行,二者和谐统一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再问学生们如何选用合适的精度、如何评价职业和地位,则个个都明白就两个字“适当”。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 3.命题转化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命题转化处理问题的能力。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待解和难解的问题转化成易解的小问题,从而步步深入,最终完成学习、工作任务。 例如,在练习册14页中,有一题要求比较三对孔、轴配合关系的异同,学生们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把这题分解成三小题,分别分析三个孔的异同,再分析三个轴的异同,最后分析三种配合关系的异同,困难就迎刃而解。 这一题提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不要被困难吓倒,方法总比困难多。在经历坎坷和磨难时,我们要学会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耐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案例研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身边鲜活的案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女童不知何故钻进家中的洗衣机,她的哥哥启动了洗衣机,小女孩不幸身亡。” “2008年4月24日,台湾起重机吊臂砸毁大陆游客游览车,造成三人死亡的意外事件。” “上海某汽车公司召回所生产的汽车,原因是尺寸误差造成排油管配合不好。” 通过真实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事故发生可能的原因、用本课程有关原理进行解释、讨论怎样避免事故、防患于未然。 5.迁移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时,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把概念生动化、具体化,做到“举一反三”,在无形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孔、轴概念和“量变到质变”。在本课程中,孔、轴概念与学生过去生活中的经验概念不同,按不同的标准和界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具体见教材。 在这里不妨多举例,利用实物教具演示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积件的交互和链接工具,教会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看事物、想问题。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多方位看问题,不可偏执和偏激。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如此,从量变到质变。截然相反的事物间的界限总是很模糊,人性的界限更是如此。也许一念之差,就会从善良走向邪恶、从天使变成魔鬼。能看清量的界限,并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才是智者。 (2)理想与现实。在本课程第三章中,有两个重要定义“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教学中可以从几方面区分二者。 其实,这两个概念和生活中的“理想与现实”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生活中理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语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夸夸其谈,也不是愤世嫉俗,而是脚踏实地的工作。 所以,理想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是平和的心态、健康的体魄、愉悦的精神,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能沉着应对、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三、教学效果与质量分析 通过对学生、教材、大纲的科学分析,采用上述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学生对此课程满意度平均为93.3%。特别是高级班的学生,每次上课均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他们是高中毕业在技校学习三年,最终目的是取得高级工上岗证,学习目的明确,加上年龄大、知识积累多、学习方法正确,与老师沟通、共鸣容易,学期末的成绩明显提高。 经过三年艰苦努力,这批学生取得了相关“高级工”资格证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地。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很快成为车间技术骨干,有的被提升为责任主管。工作之余,他们积极进取,继续深造,与时俱进,取得了可喜的改革和创新、创业成果,在创造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在专业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就能使学生在掌握学业知识、发展工作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习惯和创新意识,增强人文观念,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最终达到职技教育的目标: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