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血压脑干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范文

    张艳芳

    

    【摘 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干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实施CT影像检查,对比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脑干不同出血量疗效。结果: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低,其死亡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高,予以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干出血经由CT影像检查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CT影像操作便捷、检查迅速,是预后评估的主要手段,能够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临床预后

    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发于50-70岁人群,易发于冬春季,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有呕吐恶心、躁动、血肿、昏迷等,严重者会发生脑疝危象,伴有血压升高、脉搏下降、呼吸障碍等,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应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尽早为患者进行控制血压、控制脑水肿、止血等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1]。本次对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实施CT影像诊断,探究高血压脑干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HCH诊断标准的患者;首次发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患者;入组患者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已经确诊为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器官肿瘤疾病的患者,精神状态不稳定无法配合参与研究者。本次研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56-74周岁(66.2±2.5)周岁。

    1.2 方法

    CT检查:利用CT扫描仪进行检查,参数设定为200mA与120kV,512×512矩阵,为患者肘部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浓度为300mg/L的碘海醇50mL,延时5秒后开始以速度为1r/0.5s持续扫描50秒,观察患者血肿部位与血肿块的体积。

    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保持患者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适当给予患者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稳定,保持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控制患者脑水肿症状,降低患者颅内压,给予患者适当的脑保护剂。

    1.3 观察指标

    比较82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脑干不同出血量疗效,患者日常行为功能由美国日常行为能力量表评价,总分100分,得分<20分表示生活完全依赖,完全残疾;得分20-40分表示生活明显依赖,重度功能障碍;得分40-60分表示生活轻微依赖,中度功能障碍;得分60-80分表示生活基本自理,轻度功能障碍;得分>80分表示生活自理,功能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将82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其中使用[n(%)]进行脑干不同出血量疗效计数资料对比,用进行结果检验,如P<0.05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脑干不同出血量疗效,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低,其死亡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高,差异显著(P<0.05),数据比较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干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卒中病症。高血压脑干出血具有死亡率高、破坏性大等特点,且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无法预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预后,因为出血量无法决定脑出血的结局,且影响高血压脑干出血预后效果的因素较多,如颅内压、脑疝等。因此,高血压脑干出血是在高血压病变、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病,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发生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坏死或缺氧等情况发生,进而造成点状出血,长期点状出血会导致大片出血。在脑出血发生后10至30分钟会发生大范围血肿,伴随时间推移,血肿会不断扩大,病情不断前沿,病症获得恶化,导致血肿部位相关组织病变或坏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提高高血压脑干出血诊断率,改善治疗的预后,临床常使用CT检查高血压脑干出血。CT检查能够有效确诊,评估患者预后,明确脑出血量与死亡率间的相关性[2]。

    CT影像为高血压脑干出血的诊断常见办法。CT影像主要是利用精确的X线对器官进行连续扫描,CT影像具有分辨率较高、操作较为便捷等特点。经过CT影像能够清晰观察患者脑出血部位,明确患者脑出血量与血肿大小,能够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3]。本次研究表明,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低,其死亡率明显比脑干出血量<15mL患者高,予以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综上所述,CT影像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干出血具有重要意义,CT影像操作便捷、检查迅速,能够为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王明,胡孝锋,李聘,李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与CT影像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04):537-541.

    趙彬.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2):151-152.

    顾雪文.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87-8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