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研究 |
范文 | 赵猛 韩帆 摘 要: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目的除了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之外,还需要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要让学生在专业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断更新思想内涵,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多方面设计学科计划,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本文主要研究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探索与研究 职业教育要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和规划,在磨炼专业技能的同时,以高标准、高素质要求自己,从而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发光发亮。因此,院校和教师应该以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广义上的工匠精神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和精神,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和职业精神等元素。狭义上的工匠精神则是以技能达标为基准,是劳动者对产品生产价值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是对工作价值无限而崇高的追求。具体来讲,工匠精神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专业技术要过硬,在专业的生产领域有一定造诣和发展潜质,并能成为行业带头者,将行业价值发扬光大;其次是要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不被花花世界的新潮所诱惑,能够始终忠于自己的职业,并对生产加工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准确敲定;最后是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传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新,提高行业的品牌价值。 二、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探索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要想从大国制造迈向大国创造,就要提升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品牌价值,培养行业经营者和现代工匠。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无形之中就让学生感知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從而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品牌价值。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培养工匠式人才,也是大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分支,是促进教育创新和科技改革的必经之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职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设计专业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既是促进当代职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保障,也是职业教育开展的目的和意义,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前提。在此前提下,通过渗透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可以弥补以往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不足的问题,在有效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职业需要上对自己进行更好的设计和规划,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3.有利于加速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在生产、服务和建设等领域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职业教育要在原有人才培养观念的基础上,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用更专业的精神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从而肩负起建设工匠大国的责任。 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渗透的现状分析 1.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受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院校负责人和教师在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忽视了促进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两方面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优化,并没有认识以创新的角度来渗透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种错误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难以有效改革学生的素质结构,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学生自身缺乏认同感 一是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自身理论素质不高,在缺乏高效自觉意识和约束力的情况下,对于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向来都是得过且过,甚至对于学习也是意兴阑珊。二是多数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和刻苦钻研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无法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缺乏恒心和毅力。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所在的专业与其预先想要学习的内容是不相符的,这就给工匠精神的培养设置了一定的阻碍。 3.传统教育价值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一致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让学生具备一项必要的技能,能够养家糊口就算教育的成功,同时缺乏学术和实践结合、创新和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教学动力,因此教师设计的人才培养方式陈旧,无法与时代有效接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实际设计教育理念,学生的兴致不高,最终的培养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 4.社会因素相对复杂 当前,职业学校的升学机制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依然以封闭式教育为主,而教育的保障机制也相对不健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优质的学生和教育资源向大城市流动,教师更乐于去高等学府工作,这就造成了职业院校的教师资源匮乏,更不用说双师型教师了。除此之外,社会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准入机制,招聘流程暗箱操作的现象层出不穷,打击了有真才实学人才就业的积极性,而企业实际的生产效率也不高,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形势,对于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消极影响。 四、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分析 1.打造优质的工匠精神培育通道 为了能将工匠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职业教育中,就需要为学生打造专门的人才培养通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就是其中之一。职业学校针对当前内部资源匮乏的现状,需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加快校企合作的脚步,让理论教育、技能实践和工匠精神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制定独一无二、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美国工业园区和当地学校是以这样的模式进行合作的:学生想要留在高新企业发展,需要在学校接受两年以上的技能培训,通过结业考试后,与该企业签约做三年基层员工,经过考核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学生在几年磨炼中事无巨细,能够清晰了解某一生产部件的整个流程,提前体会企业发展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就可以借鉴美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当增减年度或技能培养类型,从而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用更加专业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 2.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 当前,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依然以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为主,对工匠精神一知半解,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为了正确落实大国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核心,充分结合当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和优势,深入研究塑造工匠人才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上,让学生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在学习中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如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要保持工量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3.构建“双师型”职业教师系统 要想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对院校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院校管理者需要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保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技能过硬,并能够将先进的观念传授給学生,从而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础。具体来讲,院校可以适当与企业合作,吸纳企业中的技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为学生传授第一手生产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院校也要拓展师资来源渠道,为专职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学习机会,优化教师职称结构,鼓励教师学习深造,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育成果,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供条件。 4.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文化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为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全力为学生营造充满工匠精神和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内心深处油然生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品质。具体来讲,学校可以联合校外制造型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型活动,让学生在残酷的竞争机制中看到自己与外界人才相比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严格要求自己。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技工专家到校演讲指导实践,开阔学生眼界;对先进工匠人物及其事迹进行采集和展览,让工匠精神充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在充实和提升中锻炼技能,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五、小结 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素质底蕴和技术水平。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工匠精神培育通道,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构建“双师型”职业教师系统,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用爱岗敬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 [2]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 [3]于文婧.我国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