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两室对接”机制下专业教师培养策略探讨
范文

    张志吕 宁恒 易奇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本文旨在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业院校的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养上的合作引领作用,做好“两室对接”,培养真正的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以此带动专业教师成长,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两室对接” 复合型教师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人社厅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两室对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JYKT201910)研究成果。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中倡导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使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办学目的。充分发挥名优教师辐射带头作用,引领区域专业教学方向。国家的职业标准制定引导职业教育方向,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职业教育改革融合企业技能大师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产生实践,倡导工匠精神,促进专业教师共同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教学能力比较薄弱,成长周期长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出了大学校门就进入职业学校的校门,从事教学工作,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引进模式带来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管理方面薄弱等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上,不仅培训周期长,而且培养的质量和标准参差不齐,没有收到预想效果。

    2.校企合作力度小,教学脱离行业产业实际

    職业教育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体制,他们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推动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首先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自身参与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出现问题时更多的是抱怨,而不是主动参与解决;职业教育则是走入了封闭办学的“怪圈”,缺乏市场调研,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无法掌控;教师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本身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3.校企大师工作室缺乏沟通和合作,对教师培养的作用不够明显

    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各自为政,以满足自身的发展为需求。工作室都为非职能机构,离开行政支持就容易“失联”;“工作室成员”实为一线骨干的“兼职身份”,工作室建设活动的开展主要靠业余时间完成。当企业生产任务过重、职校教师工作量超重时,工作室活动就难以开展,且校企两级工作室考核和评估滞后。工作室主持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主持工作室建设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两室对接”机制对专业教师培养的积极意义

    通过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校名师工作的对接和交流平台,专业教师对内可以师从学院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提高教学能力;对外可以拜师企业技能大师,积累相关实践经验,学习职业技能。这样专业教师就能在教育教学、职业能力和学生管理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专业领域教育教学的名师,以此来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进一步促进学院的不断发展。

    三、“两室对接”机制下的专业教师培养策略

    从实际建设出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着重培养教师职业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探索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与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深度合作、融合的策略。

    1.立足一线,构建科学化运行制度

    工作室成员在实施新课程和教学改革中苦练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破解专业学科教学难题,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培养“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艺精湛”的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产生名优效应,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力求通过培养实现工作室成员基本技能提层次,教学方法有创新,课堂教学增效率,课题研究出成果,促进工作室成员向教育教学专业化发展。

    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要衔接对应的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找准专业发展方向,了解人才趋势需求。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准入制度,做好源头把控,形成有效制约。落实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制度,在企业锻炼的一个周期内,需按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实践,详细进行记录,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推行评价制度和淘汰制度,让企业参与评价考核,对教师日常劳动纪律、工作过程、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让这些制度形成体系,推动工作室建设平稳发展,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生产实践经验有所积累,企业管理反思有所加深。

    2.夯实基础,落实工作室主持人激励制度

    近年来,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数量迅速增加,这些专业教师逐渐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名师工作室导师结合专业教师发展现状,以“一年站住讲台、三年站稳讲台、五年站好讲台、八年成为优秀教师”为指导思想,重点提出需要实践的教学任务及要求;组织课堂教学,掌握教学环节,熟悉课堂常规;结合企业实际和教学实际,参与专项课题研究,能够协助完成课题申报和材料搜集,能够撰写相关论文;夯实教师职业能力,宽广扎实的基础决定教师未来的发展势头。

    落实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激励性薪酬制度。以培养专业教师为对象,在培养周期针对教师劳动纪律、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考核,占评价分的50%;结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考核要求占50%,在教师培养周期内进行排名。对考核成绩在前10%的,由学院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予以一定物质奖励,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优、评先、晋升,优先安排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多方面激励制度,调动工作室主持人工作积极性,以培养更多专业教师。

    3.创新融合机制,协同合作谋发展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以校企合作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推进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加强政府职能,强化引导作用。政府在全局统筹与规划引导上,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多方交流。每年鼓励企业与学校积极申报工作室,对申报成功的工作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用相应经费来保障工作室在建设中平稳运行。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做好对先进工作室的宣传,推进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让职校名师工作室明白创新动力的来源,借助产教融合,把创新科技成果输送至企业,促进企业所在行业的不断发展。

    四、小结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它关系到是否能将学生培养合格并输送到企业就业。良好的学生质量可以缩短企业上岗的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与职校名师工作室开展深度合作和交流,为教师培养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策略,作为新的助力,为“中国制造2025”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雷,许仁智,邓佑林,肖静芸.基于“环境化学”视野下的校企合作型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

    [2]张明月.辽宁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及成效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梅华平,李玉梅,盛继群.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决策探索(中), 2018(09).

    [4]韩艳辉.关于职业教育中名优教师培养的重要性概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2).

    (作者单位:张志、易奇,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吕宁恒,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