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范文 | 王璐 摘 要:目前我国老龄化人口激增,我国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养老行业,让老年人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从而引起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学校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的分析,探索中职学校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紧贴岗位,优化实验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 智能养老与服务 人才培养 一、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数量大约为2.4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3%;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4%,到2050左右,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巅峰值4.87亿,占总人口比例的34.9%。由上述数据可知,中国的老年人口急速增加。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如何安度晚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养老行业,让老年人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目前养老服务产业成为最具发展力的产业之一,2018年8月,针对新的发展需要,民政部、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公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的智慧养老新政策,新政策的发布对于2018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将互联网与我国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势必会引起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 二、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1.培养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属于初中级实用性以及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顺应我国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智能养老与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中职学校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的建设,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1)适应智能养老与服务发展产业的需要。 (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保险学、医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3)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并且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专业特色要鲜明 专业特色是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中职学校在塑造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特色时,除了要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中职学校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的特色以及人才需求区域的需求特点。在专业特色的构建上,除了要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构建之外,还应该注重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3.职业能力要过硬 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学习能力,其次是专业技能。现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培养重点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到达工作岗位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基础。现在很多企业将培养学习型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智能养老与服务行业面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心、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保险学、医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智能养老与服务行业的新生事物能快速学习吸收。 三、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首先进行需求预测和分析,从智能养老机构和企业对智能养老护理人员的要求入手,以岗位的要求作为出发点来明确学校对智能养老与服务人员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应该结合课程设置与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的岗位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准,主要培养热爱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具备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智能养老与服务系统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并且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人文关怀,有爱心、有耐心,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学校、企业以及相关的智能养老护理机构的专家可以组成一个调研小组,深入一线调研,去调研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从而更精准地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突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精准性,更好地为智能养老服务行业输送合适的人才,解决学校和市场供需两难的困境。 2.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大地阻碍学生系统的学习。 (1)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所需要注重的能力培养。 (2)由于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涵盖领域比较多,所以就需要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学校应该根据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的特殊性,增设一些配套课程。 (3)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面向的群体是老年人,所以学校应该加深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将“热爱、珍惜生命,做有温度的服务人员”理念贯穿于智能养老服务的教育始终,构建显隐结合的智能养老服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显性课程主要以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以及实践类人文课程作为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加强隐形人文课程建设。 3.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教师能力是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1)引进来,引进一批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和大学、养老机构、企业、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进行交流,聘请校外在智能养老护理方面的骨干人才作为本校的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指导交流。 (2)走出去,注重本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外派教师深入企业以及行业内部,参与到整个智能养老护理工作中去,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授课,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3)内外融合,注重中职学校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无论是人才的培养建设还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一线教师的意见都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并且完善激励机制,激励学校优秀教师积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宇宏,黄炜迦,刘佳俏.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 [2]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7). [3]马杰,唐靖一,殷志刚,杜丽侠,龚勤慧,凤磊.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人员培养体系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7). [4]何立军.大力培养养老服務专业人才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J].中国民政,2013(9). [5]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