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课堂教学生态的创建 |
范文 | 摘 要:高职院校要真正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小因疫情防控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及时建立科学预警、立足学生本位、紧追时代前沿、善用平台功能、关注学生心理生态,主动掀开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生态创建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职院校? ? 线上教学生态? ? 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教育部下达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为高职院校创建线上课堂教学新生态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要最大限度减小因疫情防控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组织师生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学,建立线上教学联动机制,完善线上教学保障措施,确保线上教学有序高效的运转,使广大师生适应和掌握在线教学新模式,以建立起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新生态,为高职院校在重大疫情中有条不紊地实施线上教学提供成功经验和可资借鉴方案。 一、科学预警、准确落位,开启教学新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设备与教学条件的建设与完善,并重视对广大师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与信息素养的提高,以便在特殊情况下学校、师生都能迅速适应线上教学这种新型课堂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笔者所在学校以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措施与手段为基础,未雨绸缪地规划建立起特殊事件下教育教学的应对机制,并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在三年前就与超星集团开始合作,共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实时监控、趋势预测、过程预警,积极推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进行了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特殊事件下的线上教学演练。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了学校危机事件中教育教学应对机制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作用,及时、顺利地开启了线上教学新生态。在线上课程建设期间,平台建课数量在一周左右时间即达到峰值,学校共有300余门课程在线上正常运行,教师建课占比达到92.52%,实现了全部理论课的线上教学,参与教学活动数达100%,实现了线上课程建设的高速度和教师建课的高度参与,体现了教师线上教学的良好素养,掀开了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生态的新篇章。 二、立足学生本位,培养人文情怀,滋养学生新境界 良好课堂教学生态的形成,离不开学习者主体作用的自主发挥和心理需求的适度满足。尤其在重大疫情突发期间,如何在学生足不出户、心情焦虑不安的背景下,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生态,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线上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需求,从人文关怀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在疫情防控期间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有意识地增设通识课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包括《中华民族精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等20余门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保证了学生在停课期间仍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涵养的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正式开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紧追时代前沿,注重信息完善,夯实资源库建设 新型课堂生态的创建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撑与辅助,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为收集、获取、甄选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疫情防控期间,笔者所在学校本着“标准不降、形式多样、强调效果、保证质量”的原则,积极组织广大教师灵活运用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紧紧追踪时代前沿信息,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等,全面开启“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生态。截至目前,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共计上传资料101 450份,其中包含72 081张图片,20 418个文本,2 499个音频,6 452个视频。积累了大量的最新前沿信息与专业教学资料,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生态化教学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引领学生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与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智力保障。 四、善用平台功能,及时进行反馈,提升教学效能 在疫情防控期间需要被迫居家上课的背景下,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学生学习的质量,就要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的多种功能,协同线上课堂教学以保障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所在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所建设的课程平台的多种功能,在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试题库的建设。截至目前,学校教师共提交试题96351道,其中单选题占43.66%、多选题占10.13%、填空题占11.55%、判断题占21.52%、简答题占9.80%、其他题型占3.34%。这些精心创编的试题类型多样、覆盖面广、命题质量高,使学生在课堂教与学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讨论题、作业题、考试题等相关资料,及时检验自己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自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广大教师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中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及时获取对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的真实听课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进度,以便更好地适应线上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和生成性。 五、立足访问终端,关注心理生态,引导学生学习 从课堂心理生态的视角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规律,应是特殊时期教育工作者尤为关切的现实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考虑学生实际使用学习设备助学的实际情况,采用PC端+移动端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和强迫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与使用。数据显示:学生学习使用Android终端系统访问的比率为66.74%、使用IOS终端系统访问的比率为18.13%、使用PC终端系统访问的比率为15.13%。教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会从课堂心理生态的视角出发,针对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手机开展学习活动的现状,考虑到手机屏幕过小,PPT上的字迹显小的实际困难,为了避免学生的视力过于疲劳,甚至长期使用手机听课可能对眼睛造成的不良伤害,很多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精练PPT上的文字,把字号放大,把重点部分采用加粗、涂色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强化其对教学重点、難点和关键点的有意识别与记忆。或者在教学总结时再进一步引领学生重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二次记忆,形成图式与纲要的有机联结,通过加深印象,形成正确的认知,做到当堂理解、当堂巩固、当堂消化。 总之,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阻断了线下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却为线上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普及提供了机遇。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科学谋划、精心准备,把“一院一策”“一课一案”落到实处,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创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徐建华.基于共建式大学课堂生态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2]宋毅.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课堂生态的有效策略[J].职业,2019(7). (作者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