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教育口头语言的运用技巧 |
范文 | 陆小兰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口头语。本文对教育口头语中的激励语、说服语、表扬语、批评语、应变语的语言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 口语 沟通 技巧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口语则是最基本的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发挥它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无疑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沟通交流工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适时恰当地运用教育口头语。无论是庄重的、严肃的、幽默的、愉快的、激昂的,还是亲切的、真挚的、细腻的、委婉的、豪放的言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发自对学生的真诚关怀,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励语的技巧 教师的激励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激发性。当学生缺乏勇气和信心,畏缩不前,灰心丧气,悲观失望时,需要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振作其精神,激发其志气。如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三年后,我们所有的老师将满怀喜悦,送你们毕业离校。预祝你们学习进步,马到成功,有一技之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些激励语简洁流畅,有很强的鼓动性。 二、说服语的技巧 说服语就是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口服,要求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一般采取疏导与规劝相结合的方法。当一个人遇到挫折不幸时,往往十分需要别人的同情。真挚的同情,是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思想感情,给对方以精神和道义上的支持,分担对方的感情痛苦,使不幸者痛苦、懊丧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消除孤独,增强信心。例如,一位学生高考落榜,教师可以这样劝导:“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要太难过,好好复习,明年再考。如果明年考得更理想,这也许就是一件好事。一味的痛苦也于事无补,你说呢?”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倒霉呢?你怎不努力一点呢?”只会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三、赞美语的技巧 赞美语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以及某种进步给予表扬或肯定的用语。运用赞美语态度要真诚,发自内心,符合实际,有针对性,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最有效的赞美之词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重复司空见惯的夸奖,会使对方毫不在意。相反,如果你总能发现蕴藏在他身上的不为人知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就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某学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有些失意,老师如果对他说:“天无绝人之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发现你身上有一种独到的气质,若能很好地发挥,必对你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这样会使人备受鼓舞。 四、批评语的技巧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用语。批评要讲究方法,可以先赞扬后批评,批评前先赞美,能化解被批评者的对立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批评,达到预想效果。要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用赞扬鼓励代替批评。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待。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我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给他。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可见,批评时应待双方冷静后再谈。 五、应变语的技巧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场外的突然干扰,学生的恶作剧,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难题、怪题和令人尴尬的问题等等,都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例如,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特别是那种有某种专长爱好的学生,或对某种技艺刚有兴趣的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自己,而教室的黑板,无疑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果有一天,作为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你,会在教室的黑板上发现这些学生的大作,一定要冷静沉着,巧妙应对,千万不要挖苦学生在黑板上乱写乱画。如果一般的批评教育、严厉制止都不起作用,可以换个说法:“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有位同学画画很好,字也写得不错,想必大家和我都有同感,这么好的才华不应该浪费,我建议请这位同学承包我们班的黑板报,大家说好不好?”老师的话被一阵掌声打断。很明显,这位老师机敏高超的口语艺术,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批评学生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