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丁小红+丁峰 摘 要:“中国制造2025”時代,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从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完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入手,阐述基于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 改革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必然的选择。我院数控加工专业自2012年起开始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和试点工作,至今已在系部全面推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成果。 一、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校中厂”“厂中校” 按照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标准,笔者学院通过培养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师、建设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专业教材、建立一体化实训室等多项措施来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其中合作企业的引入对保证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学院利用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大力开展与企业的共建。校内一体化教室里配备部分由企业无偿提供、与企业生产一线同样的生产设备,模拟实际岗位操作开展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由学院与紧密合作企业挂牌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实践上的资源优势。针对专业方向,笔者所在系与南通爱慕希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四年级数控专业学生,按班级分批安排到企业的设计、生产、质检、销售等部门,上午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下午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集中授课,分析讲解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刀具的选用、切削用量的选择,机床夹具的设计、机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同时将企业生产任务引进学校,在校内建立了企业生产线,高技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分批参与生产加工。企业除提供技术指导、加工原料外,还将企业文化、最新工艺手段、社会需求反馈到学校。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第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实习,充分调动学生“做中学”与“学中做”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校企合作,完善专业一体化 课程体系和教材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为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从“源头”参与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真正对接。笔者学院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课程设置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开发一体化教材,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编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理实相结合,教、学、做、练一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好地培养“中国制造2025”所需求的人才。 三、知行合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笔者学院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策略。一方面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请企业安排工程师、技术能手和管理精英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对教师开展培训,甚至直接参与实用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学院暑期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开展专业训练和实践培训,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动向,掌握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并充实到教学设备、教材及教学中,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企业需求。 四、今后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虽然目前校企合作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很多企业虽然对于校企合作有兴趣,但对校企合作的内容和能力达到的预期目标认识不深,因此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主动,校企合作层次不深入,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企业履约性不到位。需要校企双方在健全培养体系和保障机制,改进订单培养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制造2025”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应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中国智造”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