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探究
范文

    李宏富

    摘 要:“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強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研究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教育策略,以期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法制道德观念,健全学生品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 德育课程 教学策略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同样,“互联网+”对教育行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必然要求中职德育课老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对德育课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善,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实

    效性。

    作为中职德育课老师,要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同样深入影响到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老师来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中职德育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德育教学资源、案例不能实时更新,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大,最终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老师可以科学地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知识体系以整合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更优质的中职德育教学。

    有些老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老师,不喜欢接触新事物,仍然坚持采用老一套教学方法上课,只有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老师在上面讲得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还有的在聊天或玩手机,如果德育老师把课堂纪律弄成如此散漫,那真是老师的悲哀。学生喜欢新事物,这是年轻学生的天性,也是时代进步的催化剂。这必然要求老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够故步自封。德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德育课教育人应有的效果。

    学生喜欢追踪热点新闻,喜欢娱乐趣事,老师就学会利用优酷、腾讯等客户端,结合学生学情,精选与课堂教育教学相关的视频,借用“学习通”或者“蓝默云班课”等应用软件辅助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心理健康课程的“科学认识自我”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下载网络红人凤姐当年参加中国达人秀的一段视频给学生看,并补充凤姐的一些花絮,如征婚广告的具体要求,凤姐现在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在组织学生观看的时候,借用“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问题:凤姐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到不到位?我们符合凤姐的征婚要求吗?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凤姐出名了,我们可以向她学习这种自我推销的方式吗?凤姐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们看完视频、听完老师的补充资料,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纷纷抢着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再根据课本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回答,还有网友对凤姐的精彩评价进行总结。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使学生改变了学生散漫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从而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创新驱动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正是互联网的这个特质使“互联网+”的地位与日俱增,影响日新月异。“互联网+”另一个特质就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在德育教学中,要使得“互联网+”完美融合于德育教学课堂,则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想成功,必须要尊重学生,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精选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中职德育课离自己并不遥远,是看得见、做得到的。

    笔者在讲授“求职面试”时,先让学生观看笔者院校开展的现场招聘会视频,然后在教室内举办了模拟现场招聘会。任课老师和本班2名同学担任本次面试的主考官,在模拟现场,同学们欢声笑语不断,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结合老师的点评和总结,也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情景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提高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面试应聘技能。在讲授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录制了几分钟的微课,首先通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导入课程;其次提出疑问“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是不是必须是母鸡才能够孵化出小鸡?”;最后,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从鸡蛋变成小鸡所需要的内外因条件。从而总结出,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再结合笔者院校本专业一名优秀毕业学生取得成功的案例来强化内外因的关系原理。在讲案例之前,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名人和这位学生的相片,让学生看图片猜校友,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人物说出他们的身份和经典故事。在选择名人时,不仅选择正面的典型人物,还特意选择反面的,从而渗透慈善、税收、毒品等德育话题。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地将课本静态枯燥的哲学知识,用动态视频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立即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依法治班和以德治班相结合,打造良好班风和学风

    “互联网+”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为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更加注重对创新的法律保护,增加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是全世界对于虚拟经济的法律保护更加趋向于共通。“互联网+”时代需要有法律来保驾护航。德育教学也必须依法治班和以德治班结合起来,敢于、善于管理课堂纪律,打造良好班风和学风,肩负起德育老师的使命,找到德育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大部分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不仅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还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法治国对于学校来讲,就是要依法治校,也就是依据法律、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来管理学生。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要做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做到有理有力有节,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笔者教过一个学生来源比较复杂的班级,很多学生存在上课迟到、说话、睡觉、玩手机、不交作业、不服从老师管理等违纪现象。作为这个班的德育老师,上课的第一周,笔者就专门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处分办法。主要以边讲故事边提问的方式进行,笔者选取了笔者院校的几个处理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述,有谈恋爱、打架、偷东西、顶撞老师、违规玩手机、敲诈勒索等。通过讲故事提问的方式,学生能够听得进并且记得牢。讲完案例,老师再强调上课的纪律要求,便能轻松地与学生达成共识,包括上课正式铃响,老师进教室之前,所有同学都要将手机上交,如果有学生没有做到,男生做20个俯卧撑,女生做30个深蹲。第一周的课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认真听,听到精彩处,不时有会意的笑声。第二周上课,正式上课铃响了,发现手机柜上才有两台手机,筆者就跟学生开玩笑说:“看来你们平时都很注意锻炼身体啊,20个俯卧撑30个深蹲都不在话下。那也好,我们就按上周共同制定的办法来执行,男同学先来。”刚开始,学生还磨磨蹭蹭,笔者再点了一把火:“一分钟之内还有没到走廊做好准备的男同学,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多做10个俯卧撑,第二当女同学使用,做30个深蹲。”笔者话音刚落,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所有男生都赶紧到走廊外面排好队。男生做完俯卧撑,女生也跟着做了深蹲。在同学们做俯卧撑和深蹲时,笔者用手机录了视频。同学们回到教室,我跟他们讲:“这个视频将会成为若干年之后你们同学聚会的展品,我希望你们到时记得邀请老师,让我们共同温习这历史瞬间。特别是那些走上人生巅峰的同学,一定要记得多敬老师两杯,好不好?”在同学们阵阵笑声和起哄声中,笔者再次强调,如果觉得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锻炼还不够的同学,下周可以继续为同学表演节目。如果对表演节目不感兴趣的同学,在老师上课前五分钟给自己调好闹钟,闹钟一响,该干吗就干吗。如此一来,我去这个班上课也好,看晚自习也好。再没有学生不按时上交手机。这个班级,根据学生和他们班主任反馈。我是他们班两个管得住他们的老师之一,也是她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在班级管理上,该班主任都主动向我讨经验。有重大活动都喜欢拉笔者一起参与,共同见证学生成长过程。

    老师要挺起胸膛,紧跟朝代的步伐,了解学生的特点,将依法治班和以德治班结合起来,采用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学会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欢快愉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班风、教风和学风。

    “互联网+”给中职德育教学提供了契机,让中职德育教学焕发了新春,有助于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思想的升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沙刚.“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策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

    (作者单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