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探析与借鉴
范文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有启示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英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74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青年专项“中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比研究”(项目编号:C-b/2016/03/14)

    作者简介:金博雅,女,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1-0107-05

    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核心素养,是大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工作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为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英国是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剖析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做法,借鉴其教育经验,对我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英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典型做法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英国更加注重明确指导思想。一方面,坚持以民族需要和时代需求相结合,突出国家培养方向;另一方面,坚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强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体系性。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英国培育和打造了人文素养教育特色,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英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更具有典型性。

    (一)将“绅士教育”理念融入人文素养教育

    英国在全面剖析高职院校学生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学生人文素养低下,不利于培养绅士的现实后,确定把培养绅士的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以此来明确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绅士教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十六世纪末,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 Locke)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全面论述了“绅士教育”。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他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2]。依据洛克的主张,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通过开设绅士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开展。

    (二)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英国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全面发展。英国政府白皮书《高等教育——应对新的挑战》提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学术的、专业的和职业的教育,他们在毕业时,还要具有助于复兴经济所需的能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英国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中,一方面,采用合作式的培养机制,构建“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三明治”课程模式(Sandwich Courses)。具体实施方式是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革,1995年,英国政府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制度。通过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职业技术终生教育的理念,以资格证书制度为引导,明确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特别是在职业精神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将职业制度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促进高职院校强化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工作。

    (三)将新职业主义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盛行的职业教育理念,新职业主义是政府立足现代社会重建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思想、政策、立法、管理和实践努力的“混合型”成果。新职业主义基本理论框架整合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强调核心技能的培养,提倡情境教学并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在英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新职业主义兼顾学生个人发展,强调培养大学生的核心技能。这种核心技能不仅包括技术与实践方面的特色和要求,还包含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要求。比如,通过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倡合作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等。将新职业主义应用到大学生人文素養教育中,既突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规划了其实现路径,更加体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性、综合性和体系性。

    二、英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经验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是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手段。剖析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可以在明确目标、壮大力量和保证效果方面总结其成功经验。

    (一)以“法制化”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目标

    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始终坚持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标。其中,“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是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教育目标和核心品质,英国采取了“法制化”手段,从而保证各项教育活动规范运行。英国是法制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依法依规引导和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其成功的经验。早在1562年,英国颁布《工匠法》,把英国存在已久的师徒关系正式确立为学徒制,明确了师傅的指导责任。此后,相继出台系列法律法规,规范职业技术教育。1964年,英国颁布了《产业训练法》;1973年,颁布《就业与训练法》并成立了“人力服务委员会”;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学习与技能法》;21世纪初,又颁布了职业教育白皮书《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继续教育——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机会》。这些法律不仅规定了学生实践、实训和考核等形式,还明确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在维护英国职业院校工作秩序和指导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合作式”壮大人文素养教育力量

    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英国高职院校主要采取了学校与政府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学生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四种主要合作方式,不断壮大人文素养教育力量。学校与政府合作主要解决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及提供必要条件等问题,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规范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是指通过实习实践活动,主要解决学生学习质量、培育职业精神、提高职业技能及促进持续发展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应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这种“三明治”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供实践指导。学校与学生合作主要是解决如何调动和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人文素养锻炼等问题,突出学校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彰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提高的良好机制。学校与家庭合作主要是解决如何强化家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養教育及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示范和影响问题。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责任,强化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能够保障学生校内外接受品德修养监督,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通过以上四种合作方式,英国构建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完整体系。

    (三)以“规范化”保证人文素养教育效果

    构建完善的规范化课程体系是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又一鲜明特色和经验。英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全世界最全面、最成熟也是最具人文气息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一。“英国的职业教育法规规定,任何课程的开发和监管都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英国职业教育的组织机构由资格及课程委员会(QCA)、行业技能委员会(SS-Cs)及颁证机构构成,三者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其中行业技能委员会(SSCs)和颁证机构与英国的资格开发关系最密切。资格及课程委员会(QCA)负责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的审定、批准和公布,还与资格与考试办公室(Ofqual)共同承担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的监管职能”[3],这种严格的法律标准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英国职业教育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类课程体系的开发,并把学生的综合能力视为核心能力之一。英国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部门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副修文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果说学生必修的专业类课程是提升学生“硬实力”的核心,那么上述人文类课程则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有力保障。此外,英国高职院校还通过多元化的方式,选择和设置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规范化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三、英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启示

    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做法,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必须发挥法律法规的监督保障作用,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一)坚持“三个原则”,明确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目标

    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法制化”的做法与经验启示我们,必须使用法制化手段,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和齐抓共管原则,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化素养教育的目标。

    1.坚持立德树人原则,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目标、内容和行为。高职院校也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以规范化的制度和举措保证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现。

    2.坚持全面发展原则,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应然高度和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不仅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还要确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相应的制度和约定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文化修养,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3.坚持齐抓共管原则,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需要高职院校延伸人文素养教育的触角,抓紧抓实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进一步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学校与学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最终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发挥“三个作用”,壮大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力量

    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又一成功经验是善于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学习和借鉴这一经验,就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整合和壮大文化素养教育力量。

    1.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并驾齐驱,满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需要,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发挥高职院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学生辅导员和党团组织的作用,在学生科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确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培育过程中,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指导和约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

    3.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坚持服务育人,充分发挥教学辅助等服务人员作用,以优质服务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充分信任和积极沟通中增进教辅服务人员对大学生的感情,传递文化信息和文明素养,汇聚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正能量。积极营造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以先进人物事迹、经典作家语录和科学家成长故事等装饰校园环境,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理顺“三个关系”,规范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发展

    借鉴英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经验,需要大力提高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通过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效。

    1.理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理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目的是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识,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阵地。教师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广大教师必须铭记教育者的责任,妥善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自觉承担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使命。

    2.理顺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需要有人文素养支撑,而提高人文素养又需要有较强的能力。在提高能力中培养人文素养,在提高人文素养中促进能力提升,不能把二者分割开来,要在整体协调和辩证统一中形成大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良性互动。

    3.理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科学的管理与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上,需要明确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原则、路径和方法,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服务上,积极营造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大力满足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形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3]王春秋,史庭宇.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2 (16):87-90.

    [责任编辑 王文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