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
范文 |
摘要: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以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为主线,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框架 作者简介:范晓怡,女,云南民族大学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4-0052-04 2016年12月,教育部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正案,并于2017年9月正式实施此项规定。《规定》指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通过考核和成绩记载给予学生奖励或处罚。除此之外,为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还制定了基本保障政策,规定学校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教育补助[1],这对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隶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主要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激励理论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既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也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理论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最高期望是学生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具体体现在学生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高的学习动机。但是,从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高职院校呈现出常态化降分录取趋势,这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121。以广东省为例,2018年高职专科文史类的录取分数线为215分,理工类为205分;2019年高职专科文史类录取分数线是170分,理工类录取分数线为160分。2018年和2019年录取分数线相差45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维持办学,采取二次降分录取,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通过对广东省G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辅导员进行访谈得知,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不理解课堂所讲知识,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规划。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其中教育激励的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将激励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工作之中。 (二)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本人对管理工作有较强的认同感。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平意识,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学生能从管理工作中体验到客观、公平和公正,其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学生管理工作就容易深入開展l3。以G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共有4个班级,共227人,但仅有1名辅导员,生师比为227:1。面对如此多的学生,辅导员并不能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可能导致学校在开展评优、评先工作时有失公允,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受挫,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将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公平争优,使优秀的学生更加努力,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进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框架 将激励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个人目标的实现激励个人行为的努力,其工作框架见图1。纵观整个框架图,奖罚制度建立在学生的综合成绩基础之上。学校的奖罚制度是否能够指引学生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是否认同所获奖罚与自己的表现成正比,即是否公平;二是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个人目标实现产生的激励作用影响个人努力的程度并由此形成激励循环系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三、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期望理论的引入 1.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期望理论认为,完成某件事或某个目标的期望将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期望度越高,产生的激励动机也越高。因此,教师可将期望理论运用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在入学时,学校可通过举办入学典礼、新老生见面会、学生班会及开展入学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其所在专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明确其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理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年级时,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相关选修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其学习动机,为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二年级时,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注重案例示范,将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在三年级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外出实习的专项教育,将就业动态和就业政策等内容引入到课堂中,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激励学生保持实现目标的自信心,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4] (二)公平理论的引入 1.公平对待学生,建立综合成绩评价法。有效的激励应建立在公平、客观的基础之上。激励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所有在校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从诊断性评价出发,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同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注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使用,避免出现“一次考试定成绩”的现象。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保证奖罚制度的公平。教师对学生进行奖罚时,必须要持有高度的公平意识。例如,在学生评优评先、评奖助学金等事情上应做到客观公正,只有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激励其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群体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教师应在询问当事人及其他事件相关人的前提下,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保障事件调查的客观性。客观公正的奖惩结果能为学校今后深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三)需要层次理论的引入 1.满足学生最低层次的需要。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学生的生理及安全需要。具体到高职院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应尽量为其提供助学贷款,同时,支持学生参与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解除学生对于学费和生活费的后顾之忧。此外,在经济上也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例如.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增加其经济收入。对于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师应采取“积极预防坚决打击”的措施,从学生的思想源头人手,树立“生命至上”的原则,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重视学生社交方面的需要。在社交方面,学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同班同学和室友是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对象。因此,辅导员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时,应注意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协调和维护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自我实现是个体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每个主体人格完善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需要。在使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学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创造条件,并使之得到满足。需要的发展不仅促进学生逐步达到人格形象和个性能力的完善,还会促使其在完成当前的目标后激励自身继续努力,进而向更高的目标方向发展,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激励循环系统。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以期望理论、公平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设计激励理论工作框架并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动机,进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使用综合成绩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评价方法,使得奖赏制度更加客观公正;引入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后,可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进而引导个人朝着新目标继续努力。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激励循环系统,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进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IEB/OLI. 12020- 02-20 l.http://www.moe.gov.e n/srcsite/A 02/s5911/ moe__62 l/201702/t201702 16296385.html [2]顾卉.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江苏经 贸职业技术学院报,2017 (5):63-67. [3]刘正君.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 (1):44. [4]陈晴.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艺术生管理中的应用[J].西 部素质教育,2018,4(24):217. [5]姜荣.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 教育与职业,2013 (23):27-28. [责任编辑 刘素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