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范文 | 尤健 【设计指导思想】 《我心归去》选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下“漂泊的旅人”板块中,属于写家园之思的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仅限于对思乡感情的抒发,而《我心归去》则在抒发感情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并赋予“故乡”特定的内涵。高一学生十五六岁,大都是生在哪里也就长在哪里,对家园之思缺少亲身的体验。教学《我心归去》,可以以“文本研习”为主导学习方式,通过深入地阅读,让学生对“故乡”这个概念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句; 3.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解决字词; 2.搜集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3.思考本文在反映家园之思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二、导入课文 1.课前播放音乐费翔《故乡的云》,营造思乡的氛围。 2.上课提问:游子思乡,怀念亲人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吟诵故乡的诗篇很多,同学们能否回忆出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3.新课导入:思乡之情如同一杯醇厚的咖啡,虽然苦涩却带着令人兴奋、激动的因子,难以忘怀。沿着思乡的小径,继续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进韩少功的一篇散文《我心归去》。板书课题、作者。 4.检查预习,提问:《我心归去》在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上有何独特之处? [明确]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着眼于怎样思乡,《我心归去》更多在探讨为什么思乡。(此教学环节可灵活处理。如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心归去》的独特之处,可由教师点出,或在研习课文之后让学生再次讨论。) 5.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研习课文 (一)把握课文的主体框架 1.在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思考“我心”是从哪里“归去”,又是归向何方。 [明确]第八节“我已来过法国三次,……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心”从法国归向故乡。(板书) 2.故乡是哪里?故乡怎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明确]长沙(注释,出生地)。第六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故乡的贫瘠和脏乱;第八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对故乡落后的失望。 3.故乡是贫瘠、落后的,那么法国呢?在文中读出有关法国生活的描写。 [明确]具体的描写在第一节。朗读提示:数字的运用,如两、六、四、三;色彩的运用,蓝、绿;副词修饰语的运用,全。这些都应读重音。用一句话概括:物质环境非常优裕的风雅富贵之邦。 4.生成疑问: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为什么“我心”却要偷偷“归去”呢? (二)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 2.分学习组讨论“我心归去”的原因。 3.集中交流“我心归去”的原因。首先分析1-4节,阅读思考: (1)在优裕的物质生活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选用原文的关键词回答。 [明确]难耐冷清。(板书)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呢?请同学们看54页对话栏第一个评点,编者要求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渲染”这种表现手法的妙处。再看第二个评点给我们做的示范“以夸张的细节描写烘托气氛,渲染自己无聊至极的心理,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像这样通过修辞手法或细节来渲染的语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2、3两段里找几个例子,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渲染这种情绪的。 [明确]重点语句及评点如下: ①“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一个“弃”字拟人手法,道出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②“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何方”,两个“不知道”反复手法,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这是直写寂寞。 ③“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这里连用三个“法语”,反复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处可逃。 ④“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运用反复的手法渲染自己的孤独与无聊。 ⑤“悬崖”“深谷”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无形的孤独与空虚之情,写得具体又形象。 (3)让学生一起来读读第二、三两小节,在读中再次体悟作者的这种烦闷与孤独。 4.其次分析5-6节,继续探寻思考“我心归去”的原因: (1)作者心归故乡,难道就是因为他在法国感到孤独、寂寞与空虚吗? [明确]不是,还有“惦念亲人”和“思念故乡”。(板书) (2)其实“惦念亲人”和“思念故乡”都是比较抽象的情感,但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把它们表达了出来,你能在5、6段中找到吗? [明确]第5段中作者这样写道:“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是一段充满温情的想象,这种惦念亲人的感情穿越了时空守候着家人,分明是浓烈的思念和牵挂让作者彻夜难眠,写得意境优美,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惆怅。 (3)想起亲人,真的好温馨。那想起故乡呢? [明确]第6段中有: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 (4)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作者的故乡) [明确]恬静、优美、祥和、美妙…… (5)这个想象也很温馨,很显然,在5、6段中作者用了两个想象(细节),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让我们触摸了他的心情。这里,我不禁又产生这样的疑问:想象中的故乡是如此的恬静、优美、温馨、祥和……而现实中的故乡是贫瘠、脏乱又落后,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故乡到底美不美? [提示]人对故乡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比如:“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月是故乡明”“各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夕阳西下,在孤独寂寞的旅途中听到舒伯特的音乐,不论什么曲子,想到的就是故乡……” (6)故乡到底是什么?值得作者爱得如此深沉吗?(学生不必回答,引出下文7-9节的分析) 5.最后分析7-9节,继续深入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 (1)同学们,你觉得故乡是什么? [明确]现代汉语字典对故乡的解释: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2)那在作者的眼里,什么是故乡呢?请看第55页对话栏第2个评点“什么是故乡?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下定义,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富于个性的理解,是感情与哲理的融合。”请同学们找出7-9段中对“故乡”富于个性的理解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理解或者提出疑问。 [明确]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故乡是我们奋斗、耕耘过的地方;故乡是我们为之付出艰辛劳动和奉献的地方;故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心灵归宿。 可以把它们概括为“生命之根,奋斗之地,奉献之所,心灵归宿”(板书) (三)小结“我心归去”的原因 “我心归去”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难耐冷清”“惦念亲人”“思念故乡”,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故乡怀有的一种特殊感情——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是奋斗之地,是奉献之所,是心灵归宿。这就是韩少功为什么要从法国归去的根本原因,哪怕这个故乡是如此的贫瘠脏乱,却依然不改深爱之情。 四、拓展训练 艾青有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它与《我心归去》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仿句练习:运用艾诗最后两句的形式,以“我心归去”为主题仿写,表达对故乡炽热、深沉的爱。 (注意:在仿句练习之后,如有必要,再来讲清本文在思乡主题上的独特之处,呼应开头提问。) 五、谈谈“我心中的故乡” 《我心归去》展示的是韩少功对故乡的理解,你对故乡又是怎样理解的?(如学生对故乡没有切身的感受,可引导他们谈谈回母校时的特别感觉,进一步引出对故乡的理解。学生可同意韩的观点也可不同意,可谈自己也可谈别人,畅所欲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 2.采访周围的亲人、朋友,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他们的家园之思,整理成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