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克服心理障碍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
范文 | 钟德功 目前,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的一大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作为学校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方式各异不同方式的心理教育,启发、帮助、指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下面就几种比较典型的学生心理障碍谈谈对其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嫉妒心理的教育 嫉妒心是在学生当中存在较多的一种心理,嫉妒心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如果不能适度控制学生的嫉妒心,就会走向反面。嫉妒心理一般表现为心胸比较狭隘,特别喜欢猜疑、贬低别人,还有的比较喜欢制造恶作剧,使得同学关系紧张,自己的心理也处于压抑状态。对于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利用各种机会启发、诱导他们学会理解,体谅别人,心胸一定要开阔;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人无完人,要引导他们在向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各显其能,各有所长;三是鼓励积极超越,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分析自己的不是,学习和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 二、自卑心理的教育 在当前,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但凡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或者外貌上有一定缺陷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是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导致他们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这部分学生总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其表现出为难情绪,沮丧,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这种心态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让他们多和同学交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地教学氛围,多关注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些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千方百计的唤起他们的激情。同时,要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让这些孩子参加,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同时,还要创设一些活动,偏重于这些孩子,给与他们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在成功中逐步树立信心,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三、执拗心理的教育 执拗心理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表现出固执己见、任性、自负、爱逞强。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切不可采取强制高压手段,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导致逆反心理。教师针对这种学生,要多接触他们,要多和他们沟通、了解,熟悉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机会让学生参加层次比较高的有关竞赛活动,使其暴露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从而减少盲目的自信。同时,教师要注意在不挫伤这些孩子自信心的情况下,给他们适当增加一下学习的难度,多给他们一些挑战自我的机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他们克服那种盲目自大的心理。 四、急躁心理的教育 存在急躁心理的学生往往遇事心绪急躁,坐立不安,比较爱发脾气,说话声音较大,易冲动,爱发怒,摔打东西,情绪波动比较大,有的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加以正面疏导。一是采取目标转移法,当这些学生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多想想自己高兴或愉快的事,找别人谈天说地,或者参加一些体育文艺娱乐活动等;二是采取沟通法,当这些孩子与同学或者其他人发生矛盾时,可引导他们暂时避一避,隔一段时间后,选择合适机会进行沟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三是采取理智思考法,若这些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先引导他们冷静,先控制住情绪,然后通过理智的思考,反思一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采取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心理得到不断改善。 五、胆怯心理的教育 胆怯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出现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容易紧张、优柔寡断、怕冒风险等。胆怯心理往往和自卑心理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除了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外,还应该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如在班干部的任命上,多让他们锻炼;在主题班会上让他们即兴发言,鼓励他们站在台上说话,就是三言两语,也能锻炼他们说话的勇气;开辩论会,给他一个辩论题,操作课让他先做,让他多参加一起激烈的比赛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消除他们胆怯、怕丑、怕失败的心理障碍。 六、依赖心理的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方式的缺失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比较严重,多表现为比较脆弱、自制力较差、自理能力不强,什么事都是以等、靠、要、看,少见主动性,害怕吃苦,有的甚至什么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一是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拟定活动方案,包括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措施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远足、野炊等;三是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等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