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范文 朱学春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认为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实效必须重视问题设计,遵循层次性、科学性、开放性等原则。
【关键词】初中 历史课堂 有效 提问
有效课堂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而有效“提问”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有效“提问”是指教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一是能让学生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效果;二是学生能明确地、创造性地做出回应。提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获得知识重要手段,它能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历史课堂提问有效,那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一、问题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置问要充分考虑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体差异等,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明确简练,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比如在讲《权利法案》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讲的一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来阐释国王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教材“议一议”设置的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典故的含义?”这个问题太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好回答。我把它改为:“如果是在17世纪中期,会有这个故事吗?而后来为什么会有?”学生一思考,很快回答出:“17世纪中期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英国国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后,王权才得到限制”。所以设计一个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深入思考。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封闭的问题”占绝大多数,开放性“提问”意味着教师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不是书上现成的死答案,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在认真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在每节课的问题设计上,都有“拓展提升”这一环节,我认为它不可或缺,首先从内容梳理的层面看,它可以是知识链接,弄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复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时有关“儒家学说”,我在拓展提升环节出示了下面几个问题:(1)创始人?时间?主要观点?(2)“百家争鸣”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主张?(3)秦始皇对儒家学说采取什么态度?(4)汉武帝的做法?(5)儒家学说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联系、比较、迁移知识的能力;其次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完《十月革命》后,我出示问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
2.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吗?同样,191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对吗?请说出理由。
3.社会主义制度与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弄清上面三个问题,就会对中国和苏俄不同的革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条件、及优越性等方面有个全面认识,从而坚定学生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历史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根据这一能级要求,可将初中历史课堂的问题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记忆型的问题比较容易,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准确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正确作答即可;理解型问题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能够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解释、概括说明的能力。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它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如何针对同一个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是每个老师需要精心思考和设计的。比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1)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喊了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他回答是“萨拉热窝事件”,我当即肯定他,他很高兴,有成就感;接着我又提出问题:(2)有人说,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呢?这次我找的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她回答是肯定的,又换了几个人,才得出正确答案,说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者进一步点拨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再提出问题:(3)你怎样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学生争论热烈,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最后在老师引导大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他这种行为是爱国行为;二是这种行为也有恐怖主义色彩,我们不提倡。最后的问题:(4)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活动猖獗,有人认为这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你认为对吗?怎样才能遏制这种势头的蔓延?因为知识的限制,不少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忽视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个罪魁祸首。这四个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可以说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同时还抓住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逻辑关系,考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所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 著.《有效教学论》.
[2] 张璐.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初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