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文言文教学因文促言、文言并举的研究
范文 孙圣梅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与学的最大难处在于学生与文言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距。“因文促言”的教学思路,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调用原有“言”的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新学的“文”去营造学习情境,教师主要起“促”的作用,可以达到“文言并举”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 ?因文促言 ?文言并举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从结果上来看,难就难在学生难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与理解。而从教学过程尤其是从教师的教学思路上来看,难就难在难以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选择了“因文促言,文言并举”的教学思路,并以此为主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理解并实施因文促言、文言并举提出笔者的观点。
一、“因文促言、文言并举”概念的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抓住“文”与“言”两个概念,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文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文本,承载的往往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意义;言则不同,言更多的是指具体的有声表达。而当“文言”成为一个整体概念时,又与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书写工具的关系,人们总追求书写内容能够高度简洁,中国传统文化常常就以这种高度浓缩的文言形式得以流传。知道了这一简要的背景,就知道了文言文教学的中需要抓住“文”与“言”两个概念,想方设法在“文言并举”的基础上“因文促言”。
也就是说,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文言理解,因为那可以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来达到,而是追求通过高效的因文促言、文言并举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本身,并进而理解文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意义。因文促言给出了教学中的一种依靠关系,即教师需要以文本作为教学的基础,在文本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一种言的直觉,而一旦达到这样的结果,学生又会因为言的直觉而反过来进一步理解文,这可以体现在学生面对新的文言文本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阅读的能力。做到这样,文言并举就成为了现实。
从这个角度讲,“因文促言,文言并举”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思路。事实上,笔者在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认知也证实了这一判断,下面通过一则研究过程中的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一论点。
二、“因文促言、文言并举”理念下的案例研究
此处所提到的案例研究,是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堂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展开的研究。笔者此处所选择的文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陈情表》一文。该文作者李密,初仕蜀,蜀亡后,晋武帝征其出任太子洗马,其以《陈情表》一文请辞。学生在初步接触本文的时候,会因为教材将此文编写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中,且因为教材中的“如泣如诉”提示对文本有初步的猜想,这一猜想成为学生阅读本文的最初动力——这也正是因文促言的动力所在。
实际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初步阅读并形成感知,这既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初步感知的教学要求,也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事实证明,学生在初读时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还是能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比如说学生在读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时候,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衅”及“闵”是什么含义,但大体上也知道这是作者命运不佳、遭遇不幸的意思;又如学生在读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时,也会生成一种直觉,即此语一定是从内外两个因素描述自己的生存境况。更有意思的是,当读到“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颇有疑惑:诏书特下,李密被任命为郎中或可理解,“洗马”又是什么意思?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学生对其中某个词语或句子不理解,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感知,笔者此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文本去猜想:文章题为《陈情表》,作者都陈了哪些情?而根据前文所陈,此处应该是描述晋武帝诏书内容的。因此可以猜想洗马与前面郎中可能的关系。而当学生猜想到洗马可能也是一个官职时,其实他们彼时也能从生活中的一些认识寻找到依据。
三、“因文促言、文言并举”教学思路下的教学
“因文促言,文言并举”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对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文言文教学要摆脱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境地,关键在于打通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障碍,而这种障碍恰恰体现在“言”与“文”上,因为学生不熟悉“文言”,在遇到“(文言)文”时,难以用原有的“(语)言”系统去理解,而要改变这一现状,着力点还是应当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此时教师的教学取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文促言”的落脚点在哪里?显然是在学生身上,依靠学生原有的文言基础,让学生在新的文言文学习时,主动积极地加工新的“文”,而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加工就体现在教师能够“因文”去“促”其(学生)“言”,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文言直觉,文言文的学习才会扫除大部分的障碍。
据此思路实施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容易实现。笔者以为,其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玉莤.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探究,《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 钱萍. 文言并举,理深趣浓,《语文教学通讯》,2015(4).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