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主题选择研究
范文 蒋娅
【内容摘要】每一个课堂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这个主题决定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起直到作用,思想品德教学也是如此。主题式教学法要去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如何了用“主题式教学法”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主题,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思想品德 主题
“主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依据生活逻辑,精心选择一个人物、事件、话题为中心,将该中心情境预设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通过主题情境预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中进行探究。以立德树人为取向,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认同、科学的理性精神、强烈的法制意识和较强的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笔者对思想品德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被调查者反映听过“主题式教学法”的课;有48%的教师大力支持该教学法,52%的教师认可该教学法;有24%的教师对此教学法“很感兴趣”,76%的教师“感兴趣”;有36%的教师一直尝试和摸索着该教学法,56%的教师在公开课和评优课时对此教学法有所尝试。在2010年,笔者参加张家港市生态展示课时也尝试运用该方法,在运用的时候,寻找了很多途径,找了很多方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在科学性和完善性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内容,因此,笔者想通过结合这些年听到的各级各类以“主题式教学法”组织的课堂案例,总结分析该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具体操作的研究,使该方法在课堂中运用得到不断完善,希望能给其他老师借鉴,希望能促进“主题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现就在运用“主题式教学法”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从书本教材中选取主题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可以说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材料,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课程资源的局限,重新而又合理地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教材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是应该在充分尊重、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激活教材、开发教材,和过去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而忽视学生相反,我们更应该本着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
【案例1】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的黄娟老师在上初二年级《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课时,就很巧妙的运用了书本上“海因茨偷药”的案例。
环节一:海因茨的故事表演篇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围绕该例,学生可以结合书本内容详细分析作为和不作为的含义和实质等知识点。
环节二:海因茨的故事辩论篇
请大家展开一个辩论。正方:坚持偷药,反方:坚持不偷药。
环节三:海因茨的故事续写篇
在这个环节中,让同学们明白社会很复杂,人间有百态,但要坚信世间有真情,人间有大爱,我们都要怀有一份真心。
环节四:海因茨的故事实践篇
该环节设置学生实践:努力为苏州文明城市的建设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设想这件事可能带来哪些后果。学生通过前面对海因茨故事的辩证分析,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来探索实践,指导实践。
这样,通过“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从第一环节的“知”、第二环节的“情”、第三环节的“意”转变为第四环节的“行”。
二、从现代媒体中选取主题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部分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等。运用“主题式教学法”时,将现代媒体技术引进教学中去,加大课堂所需的信息量,同时在课堂内容中增加新鲜血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2014年11月在苏州市振华中学,昆山市教研室的殷久华老师就用马云的故事“一例到底”讲述了九年级第10课第二框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分配方式所存在的经济形态,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等。
在这个课例中,殷老师所举的案例始终围绕人物马云,围绕这样的“主題”必须从网络等媒体上寻求有助于本课内容的案例或者视频。
三、从学生生活中选取主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关注度不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从学生的兴趣、能力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也是最适合他们的。
【案例3】苏教版九年级第二课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本课的知识点包括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含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原因和做法以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都是一种意识,要向将这些意识形态的内容讲给初中学生听,单方面的讲述,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要想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生活,又要采用“主题式教学法”,笔者当初也被为难上了。恰逢当时笔者参加苏州市社团展演活动,就将当时观看社团时候的拍的照片和过程作为上本课的“主题”,以社团活动为主题来贯穿整节课。
四、根据课文内容原创主题。
在教师运用“主题式教学法”的时候,在我们身边不一定存有合适的“主题”来贯穿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通过原创的方式编制案例来满足课堂,创设“主题”。教师在创设“主题”时要把握案例的目的性、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个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在编制创设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与课程标准相适应。
【案例4】笔者在2013年5月参加的一次张家港市政治教师评优课比赛,课题为《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本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保护。笔者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我们学习的主体便是被保护的人,因此这节课要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法,连贯整节课的也就是学生本人。为此,我设计了几个以学生“小明”为主角的情境,将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涵盖在设置的情境中。
小明的三个故事所发生的都是根据书本内容编制的。故事一中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在故事中编制,故事二中就是设置的与社会保护有关的情节,故事三种编制了法律保护的内容。当学生回望这三个故事的时候,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法律保护也就有有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也能够通过联想小明“一例”,理解运用本课知识内容。
“主题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想运用该教学法,需要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教师挖掘各方面资源,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途径进行教学。同时“主题式教学法”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万能钥匙”,只是许多教学法中的一种,我们不能刻意每节课都去运用该教学法,因为不是每节课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很好的“主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寻找不足和弥补之处,做到扬长避短,让“主题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岩.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自编案例的运用[J]. 教育战线,2012(21).
[2] 吴伦敦、葛吉雪. 中小学教师主题式培训方法:选择与实施[J]. 教师教育论坛,2016(07).
[3] 曾凡建. 对中师政治课主题式教学的认识与设计的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七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