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音乐教学的生命意蕴
范文 陆蓓蓓
【内容摘要】音乐是精神的产物,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有精神指向。师生在寻求音乐理解的过程中互相尊重,可以为感受音乐的生命意蕴打下基础;在具体的音乐学习中创设情境,可以让生命意蕴得到承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生命意蕴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理解 学习情境 核心素养 生命意蕴
音乐教学从来就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指向人的精神的,当今天人们以各种形式、各种乐器演绎出各种音乐的时候,不能忘记的是音乐最初的源头。无论是音乐源于劳动生活说,还是劳动源于人对大自然天籁的模仿说,还是音乐是语言的延伸,其实都表明了音乐本质是属于精神世界的,是指向生命体验的,初中音乐教学只有体现这种生命意蕴,才能让音乐教学行走在素养培育的大道上。
一、基于音乐理解的尊重,奠定生命意蕴的基础
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的平行关系,是彰显学科魅力的条件之一。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笔者以为这个尊重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和善,更应当是教师基于音乐理解而生成的对学生的循循善诱。音乐学习要想体现出指向生命的意蕴,必须以此为基础。
比如说《海滨音诗》这一单元的教学,这一以大海为背景歌咏个人情怀的内容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音乐理解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听懂钢琴伴奏、小提琴演奏出的包含真情的起始段,又如何让学生听懂尽情倾诉的中段,尤其是感知其中小提琴演奏的那段高潮部分。这些都是简单的教学态度和善等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真正要让学生形成音乐理解,还是要寻求具有学科特质的尊重。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个静谧的大海边的情境,学生可以从情境中感受到微拂的海风,听到海浪轻轻拍打沙滩的声音。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乐器?(或者可以前置一个简单一点的问题:你会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示自己的感受?)再然后,师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必过于急促地给学生灌输自己的认识,而应当基于学生的思考去引导。比如说有学生用类似于小夜曲格调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要予以积极的肯定,并尽可能地让这一认识为全体学生所熟悉。
有了这样的努力,师生就平等地存在于寻找音乐理解这一教学情境中了,其后指向音乐的生命意蕴也就有了实施的基础。
二、徜徉音乐学习的情境,绽放生命意蕴的华彩
从学生角度来看,有效的音乐学习一定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纯粹的视唱或其它,有效的音乐学习一定是在指向生命意蕴的学习情境中,感知音乐给人带来的或喜或怒,或悲或伤的真实感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更需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生命中华彩的一面。
这里要面对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初中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教材上设计的歌曲或学唱,或欣赏,学生都是有困难的。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因为这样的困难存在,而放弃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另选一些通俗歌曲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的选择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因為教材所精选的歌曲,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让学生严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是让学生在欣赏的意境中完成一种感悟过程的。
如上所举的《海滨音诗》这一单元的教学,小提琴的演奏原本就是初中学生所不太熟悉的,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笔者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提琴那独特的音质,感知其是如何用自身的音质来表现海滨的浪花飞溅与行云流水的,这是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重点要想实现,需要的就是一种意境,上面第一点所用的现代教学手段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表象构建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说可以让学生在听了两遍之后,重新去构思相应的情境,这个过程不需要学生懂A段、A大调,要的只是学生在对小提琴声的聆听中,生成一种意境,形成一个表象,一个在大海边感悟岁月与回忆的表象,这个表象是因人而异的,但指向却是相同的。这个指向就是生命意蕴,因为在同一个情境中,不同生命个体对生命的感悟的载体是不一样的,本单元的教学中,“海滨”成为一个客观意境,而感悟其中的乐“音”,体味其中的“诗”意,就是个体建构的结果了。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情境设计恰当,在互相尊重的同时又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节奏(以不让学生的思维过于飘散),那学生就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的体会结果。
三、理解音乐素养的内涵,寻找生命意蕴的源泉
生命意蕴不是一个抽象的描述音乐教学的概念,其是与当前强调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密切相关的。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音乐情感体验,即学生通过听、唱、奏等音乐活动,从音乐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或以音乐形式表达情感体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有了尊重学生感知音乐的意识,能够为学生的音乐体验创设情境、搭建平台的能力,那通往生命意蕴的大门也就打开了。这不是一个刻意追求的过程,而是一个自然呈现的过程。
如此,音乐素养内涵理解可以让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寻找生命意蕴的努力得以实现,而后者又可以反过来为前者提供内涵支撑。音乐教学的价值,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栾博强. 感悟生命的意蕴[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王立宁、桑会利.《红色小提琴》:以音乐诠释的生命主题[J]. 电影文学,2014(20):140-141.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