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
范文 | 刘艳 【内容摘要】陶行知——众所周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泰斗性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对新课程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不仅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同时应义不容辞的推广与实践。陶行知先生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解放学生”的教育理念对当今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 地理教学 在新课程的理念改革的要求下,要做到“解放学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放飞学生的思想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主导者,主要作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心态,必须由原来的居高临下的“俯视者”转向“平等的合作者”关系中来,这样重新定义的教师角色,才能让教学方式转变,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 1.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掌控课堂同时掌控教学的内容、方法,同时有教师主导进行的评价,而新课程中要求鼓励学生大胆的向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与能力的提升而开展的各种探讨与发问。 2.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前进的托举人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课堂中教师自问型较多,学生发问较少,没有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抑制学生提问的意识与热情。二是提出纯理论性的问题居多,而思维发散性的问题较少。由教师的满堂问到满堂灌,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也显得比较呆板,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一些改变:(1)设疑提问,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性思想;(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处处是地理,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会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敢于提出问题;(4)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赏识他们的思想,对于一些大胆与标新立异的思想给出鼓励与好的评价;(5)教师要确立“广义教育”的思想,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开展,开放性的课堂的设立,学习基地的建设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重新定义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放飞学生的身体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1.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各种努力的成效必须通过学生呈现出来,因而只有让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心理过程的转变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出学生强烈的主人翁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在乡间田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验证,并且发现新的问题,既解放了学生的身体,又解放了思想,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与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也能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体现团队精神,这样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2)倡导地理学习的自主性:①选题的自主性:题目是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自身的能力状况,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②成员的自由搭配性:让一些兴趣大致相同的同学自由组合搭配成一个研究小组,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③指导教师的匹配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自由选择指导教师;④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因为探索的地理现象与问题正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此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⑤时空的不固定性:根据研究的需要,时间的长短以及进度安排的状况来确定,空间的自由性使得学生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室外等等。 3.倡导亲身体验式学习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式学习是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形体,情感,知识等参与到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正是由于身体与情感上的参与,从而使得学习的效率,知识理解状况以及记忆的持久性都有大幅度提高。 4.倡导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是科技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网络资源的广度与深度为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资源。 三.创建新型的评价体系,为放飞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 好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启明灯。而传统的评价体系采用标准化,格式化,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因而磨灭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而新型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维目标。考试成绩是学习结果的最为直观的体现,而成绩只能体现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理意识的变换,地理情感的变化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状况等等。因此我们既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参考考试的成绩,同时也要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给予客观的评价。 2.评价的途径多元化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地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以及社会的发展性都要求我们需要运用多元化途径来评价学生。常规的地理评价有:课堂的测试评价、实验评价、课后的谈话评价、问卷调查评价;学生主导的评价有:学生自评、同学互相评价;地理学习成果展示方面的评价有:地理画报、撰写总结性论文、拍摄的图片,制作教学道具等等。多途径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强调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地理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与学生评价的权利,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且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充分的肯定。 4.强调评价促进反思性的作用 (1)教师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思教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改进。(2)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思学习的状况,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并且掌握的比较好的,哪些是自己薄弱的地方,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改进的。 四、加强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放飞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教学过程有效实施的媒介,是连接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载体。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地理教材,校本课程,网络新闻,教学设备,而这些资源的充分应用对课堂教学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拓展:首先拓展地理课程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打破传统的视野,给与学生,教师挖掘资料的更大空间;其次广泛利用地理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易于收集和整理的特点,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最后拓展地理课程资源的空间范围,校内、校外为学生、教师自由寻找所需资料提供广阔空间场所。 【參考文献】 [1] 池慧英. 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 新课程(中学),2015(08):29-31. [2] 纪晓涛. 新课标下如何组织生动的地理课堂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9):31-34. [3] 宗利明.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J]. 吉林教育,2013(36):42-43. [4] 陈亮. 如何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5):18-1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青云实验中学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