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我效能管理对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行为、饮食习惯及复发率的影响 |
范文 | 于凤 纪丽聪 【摘 要】目的:研究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管理对其术后行为、饮食习惯、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自我效能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行为、复发率、饮食习惯三个方面的情况。结果:在自我效能水平方面和行为管理方面,实施干预之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管理可以促进患者行为管理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自我效能管理;胆管结石;术后行为;饮食习惯;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在临床中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仍尚未明确,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有胆道出现梗阻、发生胆道感染、胆汁郁滞、胆道寄生虫以及营养不良等,而胆囊结石的转移是导致肝外胆管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患者在术后会有一定的复发几率[1]。 胆管结石的与患者的行为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行为管控和意识防范[2]。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管理对其术后行为、饮食习惯、复发率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9年1月至次年1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最低年龄是35岁,最高年龄是59岁,平均年龄是(48.57±2.68)岁,最长病程是11年,最短病程是1年,平均病程是(5.97±3.15)年; 实验组当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最低年龄是36岁,最高年龄是60岁,平均年龄是(48.61±2.74)岁,最长病程是12年,最短病程是1年,平均病程是(6.03±3.15)年。 患者都對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同意,且符合本次研究的相关纳入标准。经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P>0.05),可以进行本次研究的开展。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在患者入院之后给予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基础的护理,告知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知乎的相关注意事项,适当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实验组应用自我效能管理,主要内容是: ①健康宣讲:充分掌握和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适当的方法向患者讲述胆管结石的相关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耐心答复患者的问题。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效能训练; ②心理指导:观察和评估其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此外,应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③出院指导: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相关检查的结果,据此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搭配,并适当运动以促进其身体的血液循环。此外,应叮嘱患者按时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分析两组实施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水平,分数较高的患者代表其自我效能比较高。 1.3.2 对比分析两组行为管理评分,分数较高的患者代表其行为管理更加良好。 1.3.3 观察和记录两组一年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计数资料应用n(%),检验值是χ2,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检验值是t,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是:P<0.05。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对比 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对照组患者,其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分别是(19.25±3.61)分、(21.86±2.67)分,而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实验组患者,其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分别是(19.22±3.57)分、(29.13±2.54)分。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实施干预之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行为管理评分对比 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对照组患者,其在饮食、锻炼、休息、用药、复查五个方面的评分分别是(1.68±0.54)分、(1.57±0.58)分、(2.13±0.69)分、(2.01±0.36)分、(1.72±0.34)分;而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实验组患者,其在饮食、锻炼、休息、用药、复查五个方面的评分分别是(2.91±0.25)分、(2.88±0.31)分、(2.97±0.11)分、(2.79±0.28)分、(2.73±0.25)分。实验组患者在各项的行为管理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对照组患者当中,在术后一年内出现复发情况的有8例,复发率是19.05%;而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实验组患者当中,在术后一年内出现复发情况的有1例,复发率是2.38%。在复发情况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我效能可以表示个人保持一定行为直到达成某一目标的信心,胆管结石经过治疗后因为缺少相应的护理,会发生自我效能缺失、对医生的嘱咐执行较弱,生活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饮食习惯与结石病症的复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能够明显降低结石症状的复发几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次研究显示,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效能、行为管理高于对照组,且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并且存在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互相佐证。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管理可以促进患者行为管理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王五俊.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9,33(9):702-703. 陈秋亚.观察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自我效能提升对术后1年复发率及饮食行为习惯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685-1687. 王俊红.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行为、饮食习惯及1年复发率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7,38(01):58-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