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对学困随迁子女家长的对症干预 |
范文 | 齐光青 进城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携妻带子进入城市打拼,对城市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首先,人满为患,增加了城市的招生压力,出现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其次,增加了教育压力。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能力有限,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方法和监督都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手段。第三,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淡薄,重养不重教,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不高,部分人认为读书无用,有些则采取放任的态度,孩子能读的话就继续读下去,如果不愿意读的话,到时候跟自己一样可以通过打工谋生。由于教育能力的不足、教育实践的不足和教育意识的淡漠,使很多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处于严重的缺失状态。与学校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不能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性格特点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随迁子女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些,在谋生和教育之间,他们很自然的只顾当下,不考虑未来。 针对不同学困随迁子女家长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矫正,以利于提高其家庭教育素养,进而对随迁子女的教育产生积极地影响。为此学校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大力宣传教育,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 许多随迁子女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家长与学校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鉴于此症,学校、老师主动出击,开发多元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长访校、电话、微信群,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特别是通过微信交流群向家长推荐阅读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案例,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的家教方法。例如,通过微信向随迁子女家长推荐阅读知名教育家、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文章《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会成功》,让这些家长懂得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又如,我们要求家长要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且要对照家庭作业条检查是否完成,最后要家长签字。但是,一开始部分家长由于认识不清,认为作业是老师检查批阅的,找各种理由拒绝签字。通过沟通、宣传这些家长都提高了认识,坚持批阅家庭作业。 二、学会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用正确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后其经济条件、生活水平较低,基本上租住房屋,随迁子女回家后的学习环境不好。加上工作和生存的压力较大,一时半会又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适应城市节奏,进城务工人员遇事脾气易暴躁,导致教导方式不科学,随迁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严厉批评、打骂方式仍然存在。通过谈心等方式引导他们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苦为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做到夫妻和睦,爱子女,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存在和珍贵,不断增强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要整天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家长要有耐心和爱心,当孩子犯错时,一定要冷静,耐心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不要一味的采取简单粗暴地手段,要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误区。例如,一个男孩子,爸妈在一家货物托运部上班。有一天放学,男孩子看见汽修店门前停放着一辆漂亮的赛车,就乘人不備推走了,结果车主根据监控找到了学校,学校又告知家长。家长闻听此事暴跳如雷,立马要“修理”孩子。后来在老师的开导下,认识到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妥,并按老师的建议,和孩子谈心,弄清楚了孩子这样做的动机。原来孩子一直嚷着要一辆赛车,可家长考虑到孩子未满12周岁,就答应他小学毕业后再买个他。谁知那天孩子没控制住自己,做了傻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赛车归还并向车主道了歉。 三、具体指导,针对不同的问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双休日、节假日回来后家庭作业问题较多,主要是学生自制力差,做作业没有合理分配时间,作业前松后紧。对这些问题较多的随迁子女,我们向家长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制定作业时间表,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作业时间表的执行情况需要家长全程督促、监督。孩子的随意性较强,家长可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让孩子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在制定时间表时,家长要注意:制定时间表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只是引导者、协助者、监督者,切勿包办代替,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规定的时间要合理、可行、具体,要在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基础上制定。制定好时间表后,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并设有奖惩措施,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孩子在学习时间偷看电视、玩手机等,就要取消正常的收看节目时间,让其明白,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计划还要适时调整,要随着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习惯改变等做出相应的变化,与时俱进,适应孩子成长需要。 对学困随迁子女家长的对症干预,有利于激发、监督进城务工人员平衡创业与教育义务的天平,督促家长关心子女学习生活,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问题有效干预校本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715】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南园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