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科学设计口语交际教学 |
范文 | 莫玉兰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课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必须具备良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过程中表达与倾听能力的训练应该同步进行。本文将从“明确口语交际目标定位和训练侧重点、情景创设是口语交际必不可少的、口语交际区别于主题班会和作文教学”五个方面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设计 口语交际 一、明确口语交际目标定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我们的孩子能“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必须具备良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口语交际表达与倾听能力的训练应该同步进行,而倾听是引发口语交际的必备前提。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就想当然地忽视了倾听能力的训练。反而,良好的倾听习惯更应该从小培养。因此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就必须紧紧地锁住这个重点培养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二、明确口语交际训练侧重点 口语交际不是单向的表达,而是“表达+倾听+应对”灵活结合的互动过程。而不同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倾听+表达+应对”三者所占的比重应该是4︰4︰2,表达的训练应着重于它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高年级的 “倾听+表达+应对”训练所占比重应该是3︰3︰3,而表达方面要着重于它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逻辑性,倾听方面更要注重全面性和关键点。.例如二年级下册《伸出我们的双手》交际重点的切入口应该在礼貌交际,交际是根本,礼貌是渗透。交际中孩子们只要结合“如何伸出双手帮助他人、怎样伸出双手、为什么伸出双手”进行语言实践,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回应或评价,该口语交际就水到渠成了,而触动學生内心的善良进行的道德教化就要点到即止。又如六年级上册的《身边的艺术》,它的交际重点应该是对身边艺术种类、形式的认识和艺术特色简单了解的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会引发多方、多面、多角度交流,主要是倾听学生对艺术分享的即时思考、质疑、补充和介绍者或者倾听者即时做出的回应。因此这项口语交际成功与否,课前准备是关键。课前资料收集和合理使用是该口语交际顺利开展的又一决定性因素。 三、情景创设是口语交际必不可少的 图片、音乐、视频、现场表演都是情景。情景内容与学生的亲密度越高,口语交际开展就越顺利。例如三年级口语交际《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第一环节的设计,A设计:阅读班级QQ群截图:爸爸(妈妈)和老师的交流→谈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B设计:出示生活图片(6张)→填空(爱是 )→小结: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有 。事实证明,口语交际最大的死穴就是学生不愿意开口。比较AB两个设计,A设计犹如一股低压电流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与人交流的冲动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人都是有感情的,都喜欢谈及自己的好,孩子也不例外。B设计图片中是别人的爸妈对“他”的关爱,虽然经过仔细观察,悉心思考得出了结论“爱是照顾,爱是信任,爱是……,但这些似乎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没有丝毫的相干,交流的冲动自然打折了。口语交际就是有点勉为其难,毕竟面向的是八九岁的孩子。实验证明,口语交际对象的年龄越小,交际的选材就要越贴近他的生活,创设的情景与学生的亲密度越高,交际效果就会越好。这点对低年段的口语交际影响尤为明显。不然的话口语交际的开展就会遭遇举步维艰的窘困。 四、口语交际区别于主题班会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道德教化不是重点,学会交际是最终目的。例如《伸出我们的双手》的设计,有老师将本次交际重点定在“帮”,在课末设置两个情景:情景一,观看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捐赠物资视频(约5分钟);情景二:“﹡﹡﹡的妈妈得了绝症,医治花去20多万,生活陷入困境。知道了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约5分钟)很明显,这样的口语交际已经沦落为主题班会,道德教化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管是语文课还是主题班会,殊途同归的目的都是育人,但是 “语文”的本性是语言和文字,口语交际是一项口头语言的实践活动。它运用的是语言,实现的是交际,道德说教是属于《社会与生活》的范畴。当然口语交际也有它的思想性,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等理应在口语交际中全程贯通,但它只能渗透在整个活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节课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述如何帮别人、如何关爱有难之人,那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五、口语交际区别于作文教学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童年的回忆》,它是分享的主题,是扯谈别人的童年还是讲述自己的故事?主角肯定是自己。但它与演讲完全是两码事,不可能是一言堂,它应该是“Let′s talk”的过程。所以这节交际课的进程应从事情到道理、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有层次地设计,按照“从个人分享到集体互动,从指定小组交流到随机互动交流,从推荐交流到自主交流”推动整个口语交际的发展,而不是由三两个同学讲述一两件童年事情达成这节口语交际的课时目标。但,口语交际与习作应予以区分,口语交际不是习作指导,不应该出现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之类的指导。这些是属于写作范畴的要求,不属于口语交际。不过,口语交际可以服务于写作,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应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课必须有效地锻炼孩子们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引导孩子在课堂活动中学会文明有效地与人交往。因而科学的设计是实现有效口语交际课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单位: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中心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