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范文

    董杰 何立峰

    【摘 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人数为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50例,其中50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CAS-R(32.56±1.78)分、SAS(6.05±1.16)分、SDS(6.50±1.16)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123-02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进而导致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冠心病的发生机制较多,主要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具有密切关联性[1]。本次研究通过对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效果,具体见下文。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收取时间段在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患者中,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无器质性病变。

    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伴有脑血管意外、脑性血管痴呆、恶性病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观察组年龄56岁-74岁之间,平均65.67±1.26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

    对照组年龄57岁-74岁之间,平均66.04±1.13岁,其中男29例、女21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方法 实施认知行为干预:①心理状态掌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和蔼态度,并加强与其沟通,从而对其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爱好、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了解,并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缓解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有关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比如用药方法、治疗方法、预后、相关注意事项等等,并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疾病知识,提高治疗配合度[2]。③心理疏导:根据每位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并耐心解答患者疑惑,使其能够减轻心理压力,维持良好心境;同时告知其负面情绪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使其能够控制自身情绪。④饮食干预:与患者饮食爱好结合,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并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比较,包含:CAS-R、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CAS-R、SAS、SDS评分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CAS-R(32.56±1.78)分、SAS(6.05±1.16)分、SDS(6.50±1.16)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 分析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臨床常见慢性疾病,其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若护理不当,易影响其健康[3-4]。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存在较多错误认知,进而影响病情预后,而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对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十分重要。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使患者不合理信念得以纠正,同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使其能够保持正确信念。CAS-R为临床用于测量个体对控制心脏病感知程度的量表,其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CAS-R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使患者对冠心病控制的感知程度得到改善,能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SAS、SDS为评价患者负面情绪的常用量表,两组在上述指标评分中,观察组明显更低,提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能够维持平稳心境,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冠心病患者CAS-R(32.56±1.78)分、SAS(6.05±1.16)分、SDS(6.50±1.16)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赵昕,李攀攀.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912-1914.

    [2] 夏林凤,朱元红,王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8,22(9):1838-1840.

    [3] 陈烨,朱晓燕,刘洪珍,等.团体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情绪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4-70.

    [4] 田卫平,刘颖.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4):1795-1796.

    [5] 李洁琼,张蜜,惠沼沼,等.奥马哈系统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描述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5):1957-19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