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优化数学课前导学案
范文 毛丽娟


【内容摘要】结合课例研究方式在课前设计导学案,实现教学优化是对初中生在学科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激发,也是对课上教学师生互动气氛营造的铺垫。本文以数学学科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的相关原则、流程为研究背景,结合实际课例探讨了它存在于课前教学部分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提高初中生的数学预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导学案?课例研究?设计
初中数学设置课前导学案是为了有效布局课上教学部分,为学生缓解课业负担,同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每一名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意志。而从学生自主探究与师生课堂互动角度讲,结合课例研究的课前导学案又能实现良好的课程内容预习效果,为课上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提供参考。
一、课前导学案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课前导学案基本内涵与特征
课前导学案即课前预习,在新课授课的前一天或前一节课,教师要专门抽出一段课时时间用于精心设计课前导学案,并为学生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自主探究预习学习过程。而在新课上,教师会展开课前导学案,结合其中学生所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解读,并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高效率。在有效的课前预习引导下,课前导学案就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它的设计目的鲜明,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导学案也会在正式授课阶段被使用,可做到“一设两用”。
第二,它的设计性质针对性强,主要面向课堂上学习的学生展开,是为学生个体所准备的重要学习工具,具有一定的单向针对性;而在正式进入课上教学阶段,它则成了针对师生双方的重要教学工具,以师生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第三,它的设计形式独特,其中课前导学案主要以独立的环节存在,它希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为随后的课上课堂教学部分做好铺垫。从其设计内容来看,课前导学案非常开放,它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保证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意识的自由发挥,对课上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学生的积极学习表现都具有促进作用。
第四,它的設计方向性明确,可帮助教师在课前就了解学生学情,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讲,课前导学案具有教学设计参考作用。
(二)课前导学案使用理论
课前导学案使用到了三大经典理论,首先是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是维果斯基的经典理论,它就认为中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应该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其中潜在发展水平就表示儿童未成熟的正在进行的发展水平,即人们所熟悉的“最近发展区”。以初中数学为例,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与课前导学案设计相结合,它符合学生的心智与知识发展水平,它希望让学生在正式学习知识之前就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挑战,希望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而由于初中数学思维逻辑的灵活多变,教师还会在课前预习阶段与课上正式教学阶段随时修改预习导学案,动态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来划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最终的知识点分类总结。
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发现能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起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作用,通过课前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主动收获知识,最终养成良好的知识预习习惯与学习习惯,甚至为终身学习发展夯实前期基础。
最后是自主学习理论,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本文主题中,它也应该成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理论依据,因为它考查了初中生的独立观察分析、探索体验以及大胆质疑能力,围绕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并由教师辅助学生提出系统化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它就在教学前后过程中深度思考了诸多科学问题,例如对初中生心理维度的研究,思考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对象和学习结果。甚至在我国,有关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两项对立概念也被放在一起研究,以实现对自主学习优势的有效凸显。专家学者就认为,自主学习概括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监控等等重要内容,它在课前导学案设计与应用方面能够真正将学生树立为主体,再借助课前导学案中的观察、分析与探索实践为学生逐一实现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理论。
二、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与流程
在设计课前导学案基本流程之前需要明确它的几项基本原则,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法宝,它应该遵循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导,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发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积极能动性与课堂教学互动性优势内涵。基本上它要遵循导学性原则、任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探索性原则。结合这些原则,下文就给出了初中数学课前导学案的基本设计流程。
第一步是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储备,做到温故而知新。该环节中,教师应该将有关本课的知识内容与之前所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接下来的更好学习过程奠定基础,即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过程,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内容。
第二步要引入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考虑到初中数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性且其本身学科内容相对枯燥,可能无法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他们的主动预习过程。所以教师需要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来引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通过数学问题进入课前预习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感。
第三步为自主学习,它旨在希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正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言“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应该由自己发现。”当学生带着相对高涨的兴趣开始自学,理解数学定义、定理时,他们也会随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入正课流程,实现教学流程的环环相扣。
第四步为尝试探究,解决问题,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内容,鼓励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本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生活实用性,结合自学新知过程思考问题,解决引入预习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并做到在质疑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探索问题,在探索问题中发现问题。
第五步为预习检测,收获成果,该阶段学生已经基本自主预习完毕,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课前导学案内容,所以教师在该阶段要检测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通过检验成果来获得学生的预习效果回馈,以做到对导学案有的放矢的修改调整,同时体现课前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结合上述这五大环节,教师就能基于课前导学案基本完成对学生旧知识储备的复习过程,同时伺机导入新知,实现自主与探究学习过程,以为后来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能发挥打好前站。
三、结合课例的数学课前导学案设计方案应用
课前导学案方案的设计与应用还应该结合实际课例展开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因此本文就结合一点课前导学案的设计方案实例展开分析,证明导学案在结合课例后的课前预习及课上教学有效性发挥。
(一)教学目标
这里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整式》一课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前导学案中明确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基本概念,教会他们利用常规运算律合并同类项。而在导学案中,也必须明确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基本概念就是其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则成为教学难点内容。
(二)教学过程
进入教学过程后,就要结合上述5点流程展开导学案设计应用。
1.复习旧知
首先在导学案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实现对知识储备的进一步巩固完善。比如说提问学生什么是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然后在导学案中为学生列出单项式和多项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并指出其中单项式的基本系数与次数。
2.情境导入
其次要在导学案中设置情境导入,结合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举个例子,教师就给出了一张学校的校园平面规划图,如图1。
结合图1,要求学生算出学校的总占地面积,并用多种方法表示出来,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相互区别与关联。该阶段希望小试牛刀,初步考察一下学生的预习成果,进一步推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
3.自主独立学习
初中数学课前导学案的关键就在于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主探究的意识中获取新知。首先教师会指引学生自学教材指定内容,在教材内容中找到同类项的基本定义,并在导学案中空白位置写出来,然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例如下列选择中的各族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
A: 3x2y与3y2x
B: 2a2b2与-4b2a2
C: 3xy与2x
D:
2.5a与-5.5a
回答问题后再尝试自己归纳总结出满足同类条件的3点基本条件。同理,合并同类项在课前导学案中也要以上述单项式的预习过程展开,从定义、法则、选择判断和满足条件4方面展开,保证抓住预习阶段中的每一处细节环节,做到面面俱到。
4.探究、解决问题
在求解学校总占地面积这一题目中,许多学生经过仔细思考、深入探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师就希望学生们能够总结归纳两种表示方法,看它们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且要明确说明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与解题道理。
5.预习结果检验
在课前导学案的最后环节,教师会检验学生的预习结果,同样给出判断题目考查学生能否在其中找到同类项,同时对学生的合并同类项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测试,最后给出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结合单项式与多项式,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相关知识点综合性解题。比如说如下题目:
如果有 5x3m-1y6与-x5y2n+1是同类项,求解 3m+2n。
四、数学课前导学案应用的教学成果
总结来说,利用数学课前導学案展开教学过程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培养是有目共睹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丰富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经历,实现了从问题情境开发、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流畅性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效果极佳。比如说,在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都有改变,他们早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能够暴露出一些自身问题,发现知识难点,这有利于教师在正式开课之前进行导学案调整,满足因材施教要求。同时作为学生本身,他们也更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来解决在课前导学案中所遇到的知识难题,尽量不敷衍、不提问教师,而是努力思考,将预习学习知识点整合起来在课上与教师展开交流。而且,课前导学案的有效优化设计与应用也让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这对他们快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前中小学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前导学案,通过多方面思考实现对它的高效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萍.课前导学重在“导”字——浅谈数学课前导学的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4):59.
[2]石颖.再探“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6(A1):64.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以课例为载体推动数学'互动探究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488)”之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