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与反思
范文 丁春年
[摘? ?要]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引入课题,引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和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抛物线;标准方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 G633.6?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編号]? ? 1674-6058(2019)05-0011-02
一、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于市级示范性高中,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而且研究过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等问题,能够将抛物线与方程[y=ax2+bx+c(a≠0)]建立必然的联系.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感受了用代数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了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形成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统一认识,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不是抽象的,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二、教材分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习椭圆、双曲线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思想借助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的统一性展开的,而它也是学习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会应用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能归纳、类比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能由标准方程求出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能由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求出标准方程.
(2) 通过对抛物线定义的形成过程、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建立以及归纳、类比四种形式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抛物线定义的形成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展示两幅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的轴截面,想一想它是怎样的曲线?
生众:抛物线.
师:我们熟悉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形状是什么?
生众:抛物线.
师:很好.抛物线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曲线.那么,它到底有怎样的几何特征?它还有哪些几何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抛物线.我们知道,平面内点M到点F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当0 < e [<] 1时, 点M的轨迹是椭圆;当e >1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那么,当e =1时,点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呢?
生1:可能是抛物线.
师:大胆的猜想很好.接下来,我们用几何画板验证它.如图1,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任意一点,过点H作MH⊥l,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交MH于点M,拖动点H,观察点M的轨迹,你能发现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生2:点M随着点H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MF=MH],即点M与定点F和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
师:点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呢?
生众:抛物线.
2.抽象模型,建构概念
师:我们把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作抛物线,点F叫作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作抛物线的准线.
师:类比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你们认为应如何建系,才能使抛物线的方程更简单?
生3:取经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y轴,垂足为K,并使原点与线段KF的中点重合,建立坐标系xOy.
师:我们假设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p,试推导抛物线的方程.
生4:建立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设点P(x,y),因为PH = PF,所以[x2+y-p22=y+p22],化简得[x2=2py].
师:很好,这个方程与二次函数[y=ax2(a>0)]做比较,你能说出a与p的关系吗?
生众:[a=12p].
师:为什么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抛物线?
生众:因为二次函数[y=ax2(a>0)]可化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师:图2中的抛物线方程[x2=2py]的焦点是[F0,p2],准线方程是[y=-p2].如果取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x轴,垂足为K,并使原点与线段KF的中点重合,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并且假设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p,那么抛物线的方程又如何?
生众:[y2=2px(p>0)].
师:我们把方程[y2=2px(p>0)]叫作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是[Fp2,0],准线方程是[x=-p2].
3. 概念应用,巩固新知
师: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x2=y;(2)y2=2x;(3)y=2x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5:第一小题的焦点坐标是[0,14],准线方程是[y=-14],第二小题的焦点坐标是[12,0],准线方程是[x=-12],第三小题的焦点坐标是[0,18],准线方程是[y=-18].
师:请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解答第三小题的.
生5:先把方程化成[x2=12y].
师:很好!这就是说,如果给出的抛物线方程不是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先要做什么?
生6:先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再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师:很好!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如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进行以下练习.
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是F (3,0);(2)准线方程是[y=-14].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7:第一小题是[y2=12x],第二小题是[x2=y].
4.大胆猜想,合情推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种形式的抛物线方程,还有其他形式的方程吗?若有,它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8:标准方程为[y2=-2px(p>0)],焦点坐标是[F-p2,0],准线方程是[x=p2].标准方程为[x2=-2py(p>0)],焦点坐标是[F0,-p2],准线方程是[y=p2].
师:请同学們对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进行归纳(略).
5.课堂练习 (略)
6.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体验了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1.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大量的数学模型都是以生活实例为现实原型的.本节课的引入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情境:一个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太阳灶与赵州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抛物线,从而引发学生对抛物线的探究热情.另一个问题情境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已经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抛物线之间建立起了必然的联系.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虽然课本中给出的是第一定义,但是课本通过习题及阅读材料给出了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即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 < e < 1时, 点的轨迹是椭圆;当e >1时,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此时问题自然生成,即当e =1时,点的轨迹是什么?在此环节中,第一个情境是学生的感性经验,第二个情境是学生的理性认识,两个情境层层递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这样,新的知识才能在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本节课中,探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教学的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即建系、设点、列式、化简.那么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就成了学生探究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建立坐标系时,尽可能地使曲线相对于坐标轴、坐标原点有更多的对称性,尽可能地使曲线的中心、顶点位于坐标原点.在学生得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后,再让学生类比椭圆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探究得出抛物线的其他标准方程,至此概念的建构顺利完成.这一探究过程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椭圆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探究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也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概念的过程.
3.以几何画板为工具,促进数与形完美结合
建构抛物线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由于抛物线上的点是“静态”的,而曲线的方程是代数形式,它的几何形式是动点的轨迹,是“动态”的,因此,利用几何画板将“静态”的点进行追踪,让它动起来,可使抛物线的定义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有助于教师化解教学难点,进而促进“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 黄桂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