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考场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范文

    刘金魁

    中学生阅读量越来越少,传统的东西丢失得越来越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痛、难受。但是,任何一道高考题都没有60分,只有作文才有。作文的分数无疑在高考题目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学生不得不重视。学生想爱它,但也不容易。在备考中,学生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读懂材料就下笔,没有很好地思考引文的作用,结果有的出现偏题;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新鲜、生活气息浓的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很少对材料作分析,特别是不能把材料和引文的观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说理,导致扣题不紧,说理无力;文体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也较差。

    其实,考场作文也可以临时“抱佛脚”。我认为,考场作文如果做好这“五个一工程”,即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一个好的审题立意,一个好的结构,一个好的材料,一个好的卷面,还是能够得到考生所要的分数,虽然功利一点,但是很实用。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备考,心中有底,考试就不慌。当然,最后冲刺阶段还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深刻认识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在全国卷和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应该借助近年全国卷作文题和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加深对“材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1. 强化解读材料的训练

    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主题。

    2. 强化自选角度的训练

    加强对三种不同形式的材料的理解和训练。观点型材料、事实型(事件型)材料、故事型(寓言型)材料。这三种不同形式都可以作如下具体分析:到材料里去找对象(有几个找几个),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各个对象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材料内容——表层含义);为什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材料含意——深层含义)。这样,材料的角度也就水落石出了,再确定你喜欢的角度,一气呵成,写成好文。

    3. 强化引用材料与暗合材料的训练

    所谓的引用材料,就是在文章中明确引用材料的内容或话语,包括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夹引夹议三种方式。可引用材料,也可不引用材料。不引用材料的学生,则必须做到暗合材料。所谓的“暗合材料”,是指文章中没有出现“引用材料”的三种方式,但能够通过具体的话语判断出考生读懂了材料的内容。但也不能忽视了一个现象,作文中许多低分作文正是由于考生写作能力不足,无法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已经读懂了材料内容,因而被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作文。因此,从全面备考和稳妥立意的角度出发,应该强化引用材料的训练。

    二、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清点一下高三写过的作文,哪几篇作文我最满意,哪一段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最感动,什么文体自己最拿手,什么结构最受青睞,什么风格的语言自己最有把握,能不能再进一步提升,要在哪些地方作些修改,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而后静静地思考,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向老师咨询修改提升的指导意见,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起来就会顺风顺水。

    三、作文备考注意事项

    首先,作文备考要遵循三个原则:①精:精选写作材料,精要分析,精炼语言。②准:瞄准高考,方向准确。③实:训练实用,修改实在。

    其次,要重视“四个关注”:关注生活,注重对生活的思考,感悟,见解;关注文化,积累名言名句,注重文化积淀;关注情感体验,写真情,抒真义,注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关注人文,注重讲求理性,弘扬人文精神

    第三,强化“五个意识,即强化文章扣题意识,强化文章构思意识,强化素材积累意识,强化文体意识,强化卷面整洁意识。

    四、加强作文备考的针对性,多在作文升格上下工夫

    1. 采用过程化的备考方式

    这是现在很时髦的一种作文备考方法,很多考生都在运用。过程化就是要把自己处于应考的状态来训练考场作文。这个过程就是写提纲训练,还是应试的过程。比如首先把在考场上要完成的一篇应试作文的过程列出来。把写作过程列为四个阶段:审题、构思、表达和修改。这个过程就是必须做完这一个,才能做第二个;做完第二个,才能做第三个;做完第三个,才能做第四个。过程化就是步骤化。不要小看这个过程,现在我们的学生是不知道这个过程的。很多学生是两步并作一步走,甚至有学生是三步做一步走,甚至有学生是四步合作一步走。其实,不管考生水平高还是低,都必须严格按这个步骤走,要写出高分的作文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要学会紧扣思想写中心,不能乱写,不能按模式,开头一百字,结尾一百字,中间三段,不能这样来凑,而是要紧扣所设定的中心来写。最后一个环节是修改,这是习惯,也是能力。大过程完了以后,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训练审题的过程、构思的过程、表达的过程和修改的过程。大过程里面也有小过程,这都是基本功了。

    2. 提升思维品质

    考生的思维品质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形成的,要在短时间内有质的飞跃,不是易事。但也可以在考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反复训练,在写作过程中养成“五问”的习惯。一是向题目和提示语(材料)问是什么(是谁),弄清题意和写作要求;二是向题目或材料问为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向观点问为什么,确定分论点或写作的层次;四是向分论点问为什么,列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五是向事例问为什么,展开分析。

    考生在作文过程中形成多问的习惯,一层层地自问自答,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展开思路顺利行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深刻性、广阔性。

    3. 善于挖掘材料

    在备考时,不要只知道贴标签,要善于驾驭自己手中的材料,懂得挖掘事例中与题目、与观点关联的因素,展开分析。

    4. 在作文升格上下功夫

    要认真听好老师的讲评课,学会在升格作文上下功夫。实际上,作文备考到了一模后,考生对一定文体的写作基本要求、文章格式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存在观点或材料游离,举例和分析不能说透、点破等问题,影响了作文的提分。这时,都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怎样进行升格上来。

    5. 提升写作速度

    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把作文写完,或者是没话讲,写不下去了。这有个时间分配的问题和作文写作速度的问题,其实主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打开思路,掌握观点+事例+分析的说理方法。

    五、注重感悟,坚持多练

    1. 作文备考要注重感悟

    要感悟审题与切题,感悟怎样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感悟善于提取意含写出自我认识的例文,感悟怎样抓住本质作出简明概括,感悟怎样选取细节写亲人的例文,感悟怎样选例写联系社会实际的例文,感悟怎样写出几个思维层面的例文,感悟怎样评文判分。

    2. 备考过程坚持多练

    通过多练来熟练把握作文基本技能。如审题、拟题、行文构思,调动自己的积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事、情、理,不套作。行文规范,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速度限制:1小時完成,全过程每周坚持练习作文2至4次。练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心练——全过程(审题、中心确定、选材、行文构思),笔练——全过程(审题、中心确定、选材、行文构思)。要训练作文的书写,比如卷面整洁和书写工整,这样的作文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一般老师有一种偏见,即书写漂亮的学生,作文也一定写得不错,但就是这种偏见让书写好的学生占尽了得分优势。试想,网上阅卷的速度一般较快,书写太潦草的话,会给阅卷老师增加阅卷难度,这样肯定影响到得分。要训练作文的字数,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这是最起码的。平时的课堂作文,我们不少老师还是会忽略这一点,没能严格要求写够800字,我主张学生最好是850字以上,会更有优势。

    作文的审题、立意、行文在备考中都要训练。但必须明确,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命题组在命制作文题时,对审题并没有苛刻的限制,一道作文题,就是要引爆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被点燃,情感被激发被触动,他们就很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那些知识渊博、感情丰富、行文技巧高超的考生,会在高考作文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 陈春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