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触摸亡国之痛 感悟爱国情怀 |
范文 | 戚成林 (本课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这是笔者面向“2014国培计划青海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开设研究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许多老师认为本节课角度新,挖掘深,有文学味。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精选切入角度,读出真情真味 通过阅读《最后一课》,学生粗略感受文字中流淌的 “爱国情怀”几乎没有难度。但是“爱国情怀”有很多类型、很多表现方式,我认为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只有读透亡国奴的“痛楚”,才能真正摇动心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因此,我把“可怜”定为切入文本的关键词,既紧扣文本,又富有张力,为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架设了桥梁。 二、抓住主要矛盾,教出文体特征 小说教学,要充分关注“三要素”,因为“语篇样式是最大的语言形式”。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我设计了“文本信息抢答”这个教学环节,帮学生梳理了小说的环境、情节等信息。而在用时最多的课堂探究、拓展讨论部分,则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的分析展开。 三、重视语言实践,学习阅读策略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设计了“把大问题拆解成环环相扣的一组问题”这样一个文本细读的策略性学习环节。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文本补白等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文本,致力于让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描写的文字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逐层突破的方法;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亡国之痛和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切入,并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二、课堂热身:检查预习情况 (一)热身活动1:基础知识抢答,给加点字注音 挟着 ? 郝叟 ? ?钥匙 ? 祈祷 ? 懊悔 哽住 ? 思量 ? 字帖 ? ?宁可 (二)热身活动2:文本信息抢答,梳理叙事要素 1.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 ? ? ?,时间是 ? ? ? 。 2. “最后一课”是一节课吗?为什么称之为“最后一课”? 3. 这篇小说是按照 ? ? ? 、 ? ? ? 、 ? ? ? ? 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情节的,故事情节的高潮是 ? ? ? ? ? ?。 4. 这篇小说用的是第 ? ? ? ? ? ? ?人称,故事的叙述者是 ? ? ? ? ? ? 。 5. “最后一课”的执教者是 ? ? ? ? ? ?。 6. “最后一课”的课堂里还坐着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来到课堂上? 三、课堂探究:触摸痛点,感受亡国奴的“可怜” (一)话题引入 1.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最后一课的执教者、课堂上坐着的人,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身份?(生答后,师板书:亡国奴。) 2. 老师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心灵被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深深触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预习体验,读一读投影上的这几个句子: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可怜的人!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3. 明确课堂探究任务:触摸痛点,感受亡国奴的“可怜”。 (二)探究活动1: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可怜” 1. 学法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聊聊韩麦尔先生的“可怜”。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可能有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方法(投影:把大问题拆解成环环相扣的一组问题)。我们弄懂了一组相关的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先示范一下,把“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可怜”这个大问题,拆成以下的小问题: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发现的? ②禁止教法语对于韩麦尔先生而言意味着什么? 2. 合作探究以上问题。 学习流程:学生带着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在课本上圈点批注,独立探究→四人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准备展示→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小结,给出自己的理解: ①韩麦尔先生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是普普通通的老师,平平淡淡地工作了40年;他也有弱点,不大管得住孩子,有时还“玩忽职守”,为自己钓鱼让孩子们放假……然而,国土沦丧,禁止教法语的殖民行动让他变成了“爱国者”,这从他上最后一课的虔诚态度(从衣着描写中可见)、对自己的深刻反省、对孩子们的同情与不舍、对镇上人的直言忠告、对法语的热爱等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 ②禁止教法语对韩麦尔先生意味着:失去生活了40年的家园,失去热爱的法语教学工作,失去祖国的怀抱。 3. 赏析小说高潮:一纸禁令,改变了韩麦尔先生的生活甚至是人生,痛楚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特别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情节的高潮部分——下课情景。 投影问题:最打动你的句子是什么?请加以分析,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流程: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完善,并揣摩、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动作、神态描写,要读出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和尊敬。)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语言描写,要读出哽咽,读好两个破折号。)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动作描写,要读好“使出全身力量”,恨敌人,爱法语,充满期待的力量感。) ◎“散学了,你们走吧。” (虚写动作,要读出不愿说、无力说,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痛楚、苍凉。) (三)探究活动2:体会小弗朗士的“可怜” 1. 明确任务:迁移运用“把大问题拆解成环环相扣的一组问题”的方法,聊聊小弗朗士的“可怜”。 2. 学习流程:独立思考探究→四人小组交流,做好展示准备→小组展示(穿插朗读指导),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预设问题:上最后一课之前,小弗郎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有什么变化?禁教法语对小弗郎士意味着什么? 3. 教师相机点拨,加深学生对此文的认识。 ①重点关注一组心理描写的句子,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入、分析。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②明确:禁教法语对小弗郎士意味着失去童年的无忧无虑,失去学习母语的自由权利。 ③借助“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延伸讨论:可怜的仅仅是亡国奴吗?这一课真的会是“最后一次法语课”吗?讨论明确: A.侵略者妄图用禁教母语,钳制亡国者的思想、割断亡国者的文化血脉,这种举动是徒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沉湎在必将失败的妄想里而不自知,也是可笑、可怜的。 B.这一课,形式上也许是“最后一课”,但这一课不会是阿尔萨斯人学习法语的终点,而会激起阿尔萨斯人对法语更深厚的情感、更自觉的学习热情…… 四、拓展讨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创意表达,课文补白 1. 任务呈现:如果在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以他的身份说一句话。 2. 角度提示:备选角色——小弗郎士、郝叟老头儿、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初级班的学生、学生家长…… 3. 学生动笔写补白的话之后自由交流,老师相机深化指导。(关键词:感谢、愧悔、宽慰、决心……) (二)揣摩用意,领会文本的独特构思 1.任务呈现:作者为什么选择一群普通人来表达爱国主题?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2.组织讨论,教师相机给出参考意见:以普通人作为小说人物,意在表明爱国是每个人的义务和权利,“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只要心怀这份神圣的情感,任何人都可以走向崇高。 五、类文推荐,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并与本课的内容结合,写一写学习都德《最后一课》的感受,150字左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